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SC-Exo)是干细胞分泌的一种纳米级(直径小于150nm)、球形的细胞外囊泡(EV)。携带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酸等多种大分子,在细胞通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协调功能蛋白、代谢物和核酸向受体细胞的转移。

外泌体不仅继承了与干细胞类似的治疗效果,比如免疫反应、组织修复等。同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其免疫原性较低,这使它们作为治疗载体更具吸引力;另一反面,其尺寸娇小同时具有膜成分,使它们能够穿越主要的生物屏障(如血脑屏障等)。

故而,外泌体可被设计为治疗剂,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骨关节炎(OA)是一种高度流行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受到影响。OA引起的慢性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OA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目前OA管理被广泛地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理学治疗和外科治疗。非药物治疗,如运动、减肥和物理治疗,被认为是早期OA患者的合适治疗方法。药理学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疼痛,改善日常生活的功能和质量。

外科治疗最广泛应用于有严重功能障碍的终末期患者。目前,鲜有令人满意的改善关节内稳态和延缓OA进展的策略。

东南大学:干细胞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新方法

2024年3月28日,知名学术期刊《Adv Healthc Mater》上,刊载了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适之副教授团队,开发的一种“干细胞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新方法——CAP-exoASO”的相关报道。

研究显示,CAP-exoASOs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这一研发成果的发表,瞬间引爆了关于干细胞外泌体的讨论。

其实,除了骨关节炎外,外泌体在治疗椎间盘退变、肌腱撕裂、骨质疏松等其他骨与关节疾病方面,也“大展拳脚”,为饱受疼痛和疾病困扰的骨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

东南大学团队本次研究的新方法,通过使用转肽酶SortaseA,将小细胞外囊泡(exos)与软骨细胞亲和肽(CAP),随后构建并获得软骨细胞靶向药物递送exo(CAP-exoASO)。与传统不含CAP的外泌体(ExoASO)相比,CAP-exoASO在治疗骨关节方面,具有如下优势:

1、可减轻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通过降低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上调COL2A1表达,从而导致软骨基质重组、减轻骨关节炎进展。

2、可通过抑制TNF、IL-17的信号通路,来减轻炎症。

3、可延长ASO-MMP13在关节内的保留时间,且关节内注射CAP-exoASO后,该药可直达病变部位,而不会分布在主要器官中。

综上,CAP-exoASOs基于靶向递送效应,成功地完成了软骨修复,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可期!

来源: 抗衰老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