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近视不是什么复杂的眼病,诊断起来很容易。其实,在医院或者视光中心,近视的相关检查、诊断是非常严格、仔细的。至少会有四个步骤。这篇文章,睛彩博士就跟大家聊一聊。
第一步,视力表检查。
如果孩子足够大了,能够配合家长检查,这一步在家里就可以完成。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叫做标准对数视力表,某宝某东都有得卖。
我们常见的视力表,是下面这个样子的。上面的一个个朝向不同方向的“E”,叫做视标。每一行视标,代表不同水平的视力,越往下,视标越小,如果能看清,证明视力越好。
在家里检查的时候,孩子距离视力表要求5米远,然后两只眼睛分别检查。家长则负责站在视力表旁边,从上到下指点视标,看孩子能否准确判断E字的缺口朝向,一直到孩子能看清的最后一行,就是孩子这只眼睛的视力。
如何记录呢?标准的视力表上,同一行视标都有“五分记录”和“小数记录”两种记录方式的标识。比如我们常说的视力5.0,往往代表很好的视力了,它其实是五分记录法,对应到小数记录,就是1.0。医院里,这两种方法都有应用,家长在家里测量的结果,最好把两个数都记上。
后面的三步检查,都需要在医院完成了。简单介绍供您了解:
第二步,屈光检查。
也就是俗话说的查查度数。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使用电脑验光仪,进行电脑验光。这种方法方便快捷,但准确度不一定足够。
另一种叫做主觉验光,耗时更久,结果更精确,但孩子要能够配合,年龄太小是没法检查的。
通过这些检查,就能得到孩子眼睛的准确屈光状态了——近视、远视、散光一目了然。
屈光检查前,有时候医生会根据需要给孩子散瞳。这是为什么呢?6岁前的孩子由于眼睛调节力较强,通过散瞳药物对眼睛的睫状肌进行麻痹,这样能够测得更真实的屈光状态,排除假性近视的可能。如果孩子散瞳了,可能会出现看近处模糊、畏光、不舒服等情况,要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和避免因为眼睛看不清而意外受伤。这种情况根据散瞳药物不同,可能会持续数小时到数周,具体请咨询医生。
第三步,眼轴测量。
眼轴可以理解成眼球从前到后的纵向直径。通常近视程度越高,眼轴就越长,因此测量眼轴可以评估孩子近视的程度。眼轴增长过快,也反映了近视度数的加深,平均1毫米眼轴增长,会伴随250度近视的增加。这项检查是通过眼部生物测量仪来进行的,检查报告长下面这样。一眼看上去很懵是吧?其实,作为家长只要把握几个关键点:
-醒目的大字OD代表右眼;OS代表左眼;
-其他一大堆数值,不读个几年视光学、眼科学也弄不明白,您只需要了解AL,是眼轴长度,后面的单位是是mm(毫米)。
第四步,其他眼部检查。
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眼病。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等。
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您分享给其他家长,或许他们也需要,谢谢您。
更多眼科相关科普,您可以关注特睛彩
关于睛彩博士:特睛彩科普内容的主创人员,都拥有眼科学专业背景,硕士及以上学历、曾经的眼科医生。部分专业度较高的科普内容,我们还会邀请在职的眼科、视光专家予以审核、把关,力求对内容准确度负责,避免误导读者。
来源: #特睛彩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