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是真的吗?食用菌中毒了第一时间该如何处理?野外探险遇到危险怎么办?家里又有哪些火灾隐患?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你们平时有注意过吗?5月12日是全国第16个防灾减灾日。当天下午,《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宣讲暨2024鄞州区“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应急科普活动在宁波举行,来自省、市、区的1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鄞州,围绕《条例》共同探讨如何让应急科普更靠谱。

去年7月,《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正式实施,第十五条便明确提出,应急管理、卫生健康、自然资源、气象、地震工作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科普工作,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救灾等知识宣传和基本技能培训。

应急科普,怎么做才能更靠谱?

比如近期的台湾发生地震,杭州地区震感明显,省地震局检测预报与科技处(应急服务处)二级调研员包军强便分享了地震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向大家科普了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应对地震要做到‘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结实,公众搞明白’三点。其中,‘要让公众搞明白’,应急科普工作要发挥关键作用。”他还具体围绕《条例》内容,解读了各部门应当承担的应急科普责任,以及公众应具有的应急科学素质。

4月底,广东出现强龙卷风和大冰雹,造成多人伤亡。强对流的“暴脾气”有多可怕?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部主任郑梅迪向大家科普了极端天气产生的原因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分享了快速获得灾害预警信号的渠道。她提到,日常我们要选择天然纤维衣物,合理规划膳食结构,居家节能,低碳出行,全民都有责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助力碳中和。

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物探专业总工程师王建历用一个简单有趣的科普短视频直观地展现了地壳的运动、地震灾害的形成以及科学防范措施。省科普联合会工作人员、集智俱乐部上海联合发起人徐伟聚焦于《条例》第十五条,分享了应急管理3C原则:沟通(communication)、协调(coordination)和控制(control),表示实施3C原则可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效率和效果。

“没有认知,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应急管理。通过加强科普工作和基本技能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各参与者的应急科学素养。”在应急科普圆桌会环节,鄞州区科协、应急管理、卫生健康、自然资源、气象、地震等部门代表和浙江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相关专家,就驴友遇险、食用菌中毒、社区防火应急、地震应急、突发事件或疾病等问题,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进行防灾减灾应急科普分享。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省食用菌协会副秘书长胡传久就从专业角度科普了网上很火的“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歌谣,在实际中并不是绝对的,吃菌子有“三熟”原则:对菌子要熟,菌子要煮熟,去医院的路要熟

宁波鄞州区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副书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虞曙峰表示,本次活动专家学者从多角度探讨安全文化与应急科普的机制、传播途径、模式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等问题,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安全文化与应急科普产业,进一步了加强安全文化与应急科普的资源供给,提升全民的安全素质,增强全社会的应急避险能力。

省科普联合会副会长、省科协原副主席王忠民表示,科普是全社会的责任,科普要靠谱,靠谱就要让专家说话,需要全社会各级各部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公众进行科普。且既要为少年儿童科普,为老年人科普,也要为领导干部科普,为专家科普。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浙江省的科普工作会越来越好。

活动主持人、省科普联合会副秘书长白洪鲍同样认为,《条例》第十五条让大家以一种系统的思维看待防灾减灾,相信多一份应急科学知识的掌握,当灾害来临,损失将会变得更低;当灾害来临,能救你的第一个人,永远是你自己。

此次活动由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省科普联合会、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宁波市鄞州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省气象学会、省地球物理学会、省食用菌协会、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共同协办。

来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