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介入治疗是指通过手术或其他医疗手段对妇科疾病进行治疗,如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腺肌症治疗、宫颈锥形切除术等。这些治疗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较大的挑战,因此,合适的护理对于术后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妇产科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方法,希望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一、妇产科介入治疗概述
介入治疗技术是介入放射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属于微创医学的范畴内。微创技术是20世纪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同时也是21世纪临床医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微创医学通过无需开刀或仅需微小切口的方法,治疗过程更为温和、恢复更加快速、安全性更高,因此备受患者青睐。介入放射学依托影像学技术,通过经皮穿刺插管的方式,实施药物灌注、血管栓塞、穿刺活检、血管扩张等非外科手术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特别是对于以往被认为难以治疗的病症,介入治疗简便、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快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介入治疗可以针对多种妇科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宫颈病变等。
二、妇产科介入治疗病人如何护理
妇科介入术的护理不仅关乎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更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的好坏。因此,护理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1.术前护理
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检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手术过程、术后恢复以及可能的并发症。提供口头和书面的术前准备指南,包括手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特定药物的停止使用等。
检测患者的体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术前一日测三次,手术日晨测一次。若体温≥37.5°C或出凝血异常、WBC<4X109/L, 应及时报告医生,暂停手术。
手术野的皮肤预备:手术野的皮肤预备的范围是从脐以下至大腿上1/3,包括外阴部。同时需要特别留意双侧腹股沟穿刺部位的情况,确保没有皮肤疾患、破损或感染,并要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的搏动情况,并做好标记以便术中和术后对比。
2.术中配合
协助手术准备:协助医生和手术团队准备手术器械、设备和药物,确保手术室环境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并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辅助。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严密观察过敏反应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特别是与过敏反应相关的症状,如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要及时向主治医生和手术团队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及时应对和处理。
3.术后护理
术后体位:术后病人需要保持平卧位,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6小时。这有助于血管穿刺点的收缩闭合,保持血流通畅,预防血栓形成。如果病人需要翻身,可以用手紧压穿刺处向健侧转卧。但是要嘱咐病人避免屈膝、屈髋、咳嗽和打喷嚏动作,以免局部压力突然增高导致出血,术后24小时后可以适当下床活动。
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周围是否出现红肿、热感、疼痛等症状,避免穿刺部位受到外界的碰撞或摩擦,以免引起出血或疼痛。
导管拔出后对穿刺局部的处理:采用指压法对穿刺局部进行压迫,持续约20分钟。然而,如果患者具有以下情况之一:患者消瘦、皮下脂肪疏松、出凝血时间延长、穿刺不顺利或反复穿刺等,则需要延长压迫时间。指压方法是用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紧压皮肤穿刺点上端约1.5-2.0cm处,确保能随时观察指压效果。指压后解除后,需要采用弹性绷带进行包扎,并置1kg砂袋加压6小时。这有助于维持压力,促进穿刺点的收缩闭合。
4.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通常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有可能出现焦虑情绪,这时医护人员和家人的耐心理解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增强信心,更好地适应术后的康复过程。这种心理支持对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介入治疗是妇产科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然而,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进行综合评估,确保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在接受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注意术后护理,以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作者: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人民医院 曹健
来源: 健康科普宣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