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老的蚕桑文化

桑蚕养殖最早起源于中国,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中期,人们便开始采桑养蚕、取丝织绸。古代最早的蚕是栖息于树上的野生蚕,经过一代又一代长期的培育和选择,逐渐驯化成了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桑蚕种。蚕桑文化的发展,使中原文明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也使得中国成为了衣冠大国,美丽的“蚕丝”经由“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国家,成为中外文化贸易繁荣发展的一座桥梁。2009年9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正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四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古老的蚕桑文化在新时代将继续完好留存并发扬光大。二、桑蚕孕育生命的一生

现在我们见到的各种丝织品各式各样,成就了人们的锦衣绣服,那么蚕丝是怎么来的呢?小小的桑蚕一生是如何度过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下桑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 图片来源:全国农业展览馆

桑蚕是一种鳞翅目昆虫,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蚕蛾)等四个形态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它的整个生命周期约为60天左右,具体时间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会有所不同。


快孵化的深色蚕卵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桑蚕以卵的形式进行繁殖,一只雌蛾可产400-500枚蚕卵,外观呈扁平状的椭圆形,每枚不足1毫克。蚕卵刚产出时为淡黄色或黄色,快孵化时颜色逐渐转为深色,当温度在20℃以上蚕会从卵里孵化出来。


蚁蚕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刚孵化的蚕为蚁蚕,外观像蚂蚁,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一般蚁蚕从卵壳中爬出来后2~3小时便会进食桑叶了。蚁蚕取食桑叶,身体逐渐变成白色,然后每隔几日蜕皮一次,蜕皮期间如睡眠般不吃不动,叫做眠期。每次蜕皮增加一个龄期,从2龄一直到5龄共经历四次蜕皮,成为5龄幼虫。
5龄幼虫变得越来越成熟了,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绿色。食欲慢慢减退,食量也下降了。胸部慢慢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着寻找有支撑的适合结茧的场所。一般经过两天两夜,桑蚕可完成结茧过程,一只大小适中的蚕茧抽丝的话长度可达到1000米左右。


蚕蛾 图片来源:科学网

结茧后,蚕在茧中再次蜕皮成蚕蛹,身体内部发生剧烈变化,长出完备的生殖器官和翅膀,最终羽化成蚕蛾。蚕蛾在出茧前会吐出一种碱性液体,溶解粘着蚕丝的丝胶,形成一个大孔,它就从孔里钻出来。出茧后的蚕蛾有点儿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雌蛾身体胖大,爬动慢。雄蛾身体较瘦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蚕蛾由于口器退化,不能吃任何食物,所需的养分和能量全靠幼虫时期的积累,出茧后仅能存活一周左右。雌蛾和雄蛾正常交配后,雄蛾会很快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慢慢死去。蚕卵在适宜的温度下又会孵化出新的蚕,生命周而复始,不曾停歇。

三、桑蚕的应用

桑蚕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昆虫,除了广为人知的蚕丝,蚕蛹、蚕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共同在纺织业、医药业和工业等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仰韶文化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丝织品残片 图片来源:凤凰网

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就开始养殖家蚕,蚕茧经过缫丝后变成蚕丝,经过巧手纺织,变成人们身上穿的多姿多彩的华服以及家居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丝织用品,中国先民们的伟大发现,至今造福着世界各地人民。
除了应用于纺织业,由于蚕丝具有高强度、高延展性和良好的耐磨性,经过特定工艺处理可应用于防弹衣、降落伞等军工产品;蚕丝因为富含丝素蛋白,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里可以用作辅助添加剂;在医学上可以用于缝合伤口、稳定骨骼,甚至用于替换我们体内的肌键的材料。
蚕蛹、蚕蛾、蚕蜕和蚕沙(桑蚕的粪便)都可以入药,在中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蚕沙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还可以成为有机生物肥料。
桑蚕可谓全身上下都是宝,桑蚕的一生是生命循环往复的一生,也是为人类奉献的一生。


参考资料:

[1]潘激扬. 春蚕丝尽身未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桑蚕科普系列9.
[2]桑蚕的神奇一生.全国农业展览馆.

来源: 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