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种族的生存与延续,动物会想尽办法,生娃也是重要的策略,很多体型较小,处于食物链下端的动物往往采取多生的策略,以数量博取生存概率,比如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调侃的话“高产似那啥”;而那些体型较大,生活环境较稳定的动物则往往采取少数精锐策略,一次只生少数几个,重视优生优育。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中生代海洋中的菊石和鹦鹉螺,就是采取这两种策略而走向不同命运的例子。菊石和鹦鹉螺可谓师出同门,都属于头足纲,外形相似,经常让人难以区别。在中生代,菊石曾经繁盛一时,分布极广、演化迅速而且种类繁多,相比之下,鹦鹉螺经历了古生代前半段的辉煌后,逐渐走向衰落,而且,鹦鹉螺更加原始。单看这几点,似乎菊石赢面较大,可是,6500万年前,它们却和恐龙一起灭绝了,而鹦鹉螺却“苟”且到了现在,还被誉为“活化石”。这一死一生的两种结果,和它们的生娃策略有很大关系。

先看菊石,它们会选择浮游生物丰富的浅海区域,大量产出直径约0.5mm的小型卵,孵化后的菊石宝宝自然也很小,那些更小的浮游生物就是菊石宝宝的食物,在这样的环境下,菊石活的十分滋润。

再看鹦鹉螺,它们选择在较深的海域产卵,每次也就产几个到几十个卵,但每个卵都很大,约4cm左右,孵化出来的鹦鹉螺宝宝除了比成年体小之外,外观是一样的,而且已经能够独立捕食鱼类。

如果这样的环境能够保持下去,菊石家族大概能够继续滋润下去吧,可是,到了白垩纪末期,地球的气候逐渐变冷,海平面下降,因此,浮游生物丰富的浅海逐渐消失,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菊石宝宝很难生存,最终退出了地球的舞台。而鹦鹉螺虽然并非气候变化的局外人,但由于深海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而幸运地活了下来。

鹦鹉螺化石

玉化菊石化石

其实,无论采取哪种策略,都是物种演化过程中做出的权衡和选择,这两种策略没有谁优谁劣之分,都能够有效地延续种族,菊石和鹦鹉螺的这两种决然不同的命运,其中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联删!

来源: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