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现在又出现一个新的人群—“低头族”,但是,“低头族”们要警惕颈椎病了。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1、病因
(1)发病原因。由于颈椎退变,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直接刺激窦椎神经末梢而致病。
(2)发病机制。在颈椎退变初期,主要表现为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椎节局部张力降低,进而继发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患者的症状常于晨起、过劳、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防御性痉挛,且同时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侧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以致引起颈部症状,此时大多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少数病例可因反射作用而有一过性上肢(或手部)症状,其范围与受累的椎节相一致,当机体通过调整及代偿作用使颈部建立起新的平衡后,上述症状即逐渐消失,因此,大多数病例有可能自愈,或仅采取一般措施即可使症状缓解,甚至消失。
2、临床病状
(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5)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6)混合型:以上几种颈椎病常并见。
3、颈椎病居家锻炼方法
(1)从“成语”做起
成语“俯仰之间、摇头晃脑、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瞻前顾后、抓耳挠腮、昂首挺胸”等,都蕴含着护颈的医学常识。工作生活中,不妨常做这些有益动作,可无意中让颈肌得以放松,防止肌肉韧带劳损、关节软骨退化,使颈椎关节得到很好保养。
还可刺激穴位,缓解劳累和精神紧张。比如“抓耳挠腮”,由于耳朵周围有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安眠穴等,耳廓还有91个穴位与人体各部相应,故刺激与疾病有关的耳穴对缓解颈椎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2)应用颈椎枕
颈椎枕高度大约以一个拳头或略高为宜,约为10-12厘米。一般在晚上睡觉前可使用0.5-1小时,然后再换成平时枕头如荞麦枕、决明子枕等。此外,白天短暂休憩也可随时一用。每日应用1-2次。
(3)抱头训练法
当工作中感觉颈部有酸困感时,应及时将头抬高,挺直胸膛,双手抱住头枕后部努力让头后伸,让颈椎向后做抗阻力运动,每次做15-20个,每天做2-3次。此动作能防止肌肉萎缩,改善颈后肌肉力量,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4)做托下颌动作
常做托下颌动作是一种非常简易的放松颈肌、改善颈曲的自我牵引方法。
工作间隙,端坐、闭目、双手托住两侧下颌、双肘支撑在桌面上,持续做头颈向上向后的自我托举牵引动作,每次约3-5分钟,每天做3-4次。
(5)直立踮脚尖
抬起头、背靠在墙边直立5-10分钟,双手臂自然下垂、抬头伸长脖颈、挺胸收腹,不时踮起脚尖,自然平静呼吸,保持颈、胸、腰椎呈一条直线。常做此动作可矫正不良低头屈颈姿势,缓解颈椎反曲。
(6)颈部宜保暖
当颈部僵硬不适时,可使用热水袋热敷。秋冬季节,早晚特别注意颈部保暖,外出时颈部宜戴上围巾,或穿高领衣服,避免颈部遭受风寒侵袭。
总结:据测算,当低头60度时,颈椎承受的压力高达45斤,这相当于脖子上时刻挂着一个6、7岁孩子的体重,“低头族”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使用颈椎病居家锻炼6种方法,防止颈椎病找上你呦。
作者:王浩 黄骅市人民医院
来源: 健康科普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