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也叫孤独症(Autism)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核心症状为:社交交流互动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两大核心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文献报道,我国各年龄阶段孤独症患者占总人数的6%,比前几年增长了10倍左右,且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通常男女比例为3~4:1。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不明,通常认为与生物遗传、环境因素相关,治疗方式以特殊教育康复训练为主,精神药物为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在2011年指出早期发育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一般为6岁以前)对患儿进行长期系统的干预,可以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

图源:Pixabay

自闭症的四大突出表现!

★1.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突出,难以正常语言交流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反对环境变化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图源:Pixabay

自闭症与弱智的异同!

相似之处

★自闭症与智力障碍都是脑部疾患,它们不是情绪问题,它们不是外部获得问题。

★在智力方面,自闭症的儿童里面有70%的孩子存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有20%可能是正常的,10%可能还是偏高一些的。而智力障碍儿童中智力落后是普遍的。

★呈现出低心理年龄,这是自闭症和智力障碍表现出来的共同点,也是这两种病的相似地方,都是心理年龄与他的实际生理年纪并不匹配。

不同之处

|| ||

供稿单位: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来源:重庆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中心——罗捷

审核专家:徐小欧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