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小科普


这些农业知识你知道吗?




01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春季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02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和青稞等, 但是,其中三种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


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
豆类作物(大豆、蚕豆等)
禾谷类作物(小麦、水稻等)
薯类作物(马铃薯、红薯等)





03

肥料三要素



肥料中的三要素是指氮、磷、钾。

氮能促进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形成,使叶色深绿,叶面积增大,促进碳的同化,有利于产量增加,品质改善。

磷能加速细胞分裂,促使根系和地上部分加快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早成熟,提高果实品质、作物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钾能促进光合作用,稳定叶绿体的结构,提高二氧化碳的同化率;有利于作物的正常呼吸作用,改善能量代谢;增强作物的抗性(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抗倒伏等)。






04


可持续农业



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是在总结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可持续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






05

梅雨季节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来源: 丹阳市供销合作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