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苏州,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名城,是我梦寐以求的旅游圣地。有幸,今年暑假能够游玩,虽只有短短数日,幸甚至哉。

除了领略苏州丝绸、小桥流水人家、吴侬软语等等元素构成东方威尼斯的独特地理人文景致外,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就是苏州的园林。苏州园林宅林合一,可赏、可游、可居。

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9年),拙政园与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被誉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园林。苏州园林富有江南人的性格特点,含蓄、委婉、诗意为其建造底蕴,将四季特色、中国寓意、经典名著、诗画入境加以融合进行建造。

据悉,拙政园在建造之前由当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先绘制园中景色再加以建造,所以有“以画入景,景色如画”之誉。“拙政园”名字的来历是由于建造者为当时明朝二品官员,受人排挤辞官回家,因心中对当时宦官当道不满,只念淡泊名利之意而取。

园子在大门两侧分别有两扇侧门,右名为:淡泊,左名为疏朗,此二门名字既有园主心情所指,又与园中景致有关,一名双关,耐人寻味!

景园入门,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建造的假山。假山被建成“寿”字造型,预示着“进门见寿”,家中之人长寿安康之意。其左不到五米,道路两旁各安放两块两米多高的太湖石。太湖石有瘦皱漏透的特点。石头由石灰岩构成,造型天然古朴,依据造型可以让人联想丰富。太湖石因其石灰岩特点,石头上多孔。据说孔越多,市场卖价越高。有些寺庙将香烛置于石中,烟雾过大,石体之间会冒出徐徐烟丝,青烟袅袅,空洞轻灵。园内集春夏秋冬四季之景。春赏牡丹、夏观荷,秋看红枫,冬寻梅。

园中走廊颇有意思,一道围墙将园子分为内、外两层。两层各有两条走廊,外走廊弯弯曲曲,专供家中男子行走,有阳关大道之意。之所以建成弯曲之状是古人认为鬼魂之物只懂直行,不懂拐弯,所以为了辟邪才建成弯道。内走廊笔直平坦,专供家中女子行走。古代女子有禁足的要求。没有岀阁的女孩只能被安置在绣楼之中。嫁为人妇的女子也只能是在家中行走,这也就是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意思了!

园中有两座建筑风格相近的楼。前面以楼阁为首,仿造龙头的造型而建,后面连接着弯弯曲曲的走廊就犹如蜿蜒飞舞的龙身,屋顶上的瓦片就像一片片龙鳞错落有致。两座相似的龙形建筑配以中间荷花池中清新脱俗的荷花,就构成了一幅双龙戏珠的美景了 !

除了颇负盛名的苏州园林,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让寒山寺流传千古、经久不衰。走近寒山寺才知道古苏州人“靠水吃水”的传统习俗。寒山寺除了各朝各代文人墨客有关寒山寺的诗词、题字、石雕之外,对于当地老百姓还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据悉京杭大运河全长1782公里。运河枫桥段开凿于春秋时期,也是全世界最早开凿的人工运河。江枫段东侧为古运河,西侧为1954年新开凿的运河。大运河南北跨冀鲁苏浙京津四省二市,不仅有利于各地农业灌溉,更有利的促进了各地农业技术交流和商品流通。

枫桥古镇是京杭大运河沿线著名的商业重镇和粮食集散地,自古就有“探听枫桥价,买货不上当”之说。据说当初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就是以此地粮食交易为原型加以创作而成。如今盛运米行还在,三座大山早已远去,只留下这一篇篇文化遗产和一座座名胜古迹。

除了商业作用,大运河还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通过运河交融发展。大运河沿线古迹众多,是最为丰富的文化长廊和文化百科全书。

当今的中国科技、交通、互联网等事物日新月异、发展迅猛,大运河的作用虽然已经逐渐弱化,但是它曾经带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和作用是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的!

来源: 抚州市科普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