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青少年开始热衷于“撸铁”,想练出令人艳羡的“八块腹肌”,除了可以用来“炫耀”,也认为是运动能力强的象征。**但腹肌除了“颜值高”外,未必直接和运动能力、身体机能画等号。**职业运动员们核心深层稳定肌群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腹肌只是“额外馈赠”。

腹肌是什么“肌”

腹肌是腹部肌群的统称,日常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腹肌叫腹外斜肌和腹直肌,此外还有腹横肌、腹内斜肌。**我们通常讲的“几块腹肌”,就是腹直肌,而所谓的“人鱼线”主要就是指腹外斜肌。**狭义上的腹肌指的就是这两部分,另外两部分,腹横肌处于腹部最深层,腹内斜肌处于腹部较深层,除非进行人体解剖,否则肉眼基本看不见。

人们喜欢用“块”作为腹肌的数量单位,有4块的,有6块的,还有8块甚至10块的,这都是正常现象。腱划的数量决定了腹肌的块数。3个腱划就是6块腹肌,4个腱划就是8块腹肌。**需要说明的是,腱划数量是天生的,和腹部肌群是否发达、后天如何训练无关。**假如你先天就只有3个腱划,怎么练都不可能练出8块腹肌,基因决定了只能是6块。腱划的数量对腹肌的实际力量并没有什么影响,本质上腹肌块就是一整块肌肉。

关于腹肌的形状,有些人的左右对称,像冰块格一样;而有些人的则大小不一也不对称,但这只是“颜值”问题。对称的、大小一致的腹肌“颜值”确实很高,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的“6块腹肌”和葡萄牙足球运动员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8块腹肌”,就属于非常对称、大小也基本相同的类型。

腹肌到底怎么来的

**除了增加肌肉的体积量外,能不能拥有看得见的腹肌完全由体脂比例,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厚度来决定。**这也导致某些核心肌群逆天强大的运动员,腹肌不会也不可能凹凸有致得很明显,代表性的比如拳击手、投掷类项目选手、高尔夫球手以及棒球击球手。像迈克·泰森的腹肌已经算重量级拳击手里比较明显的了。

如果单纯只是为了腹肌的方块感更明显,增加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围度并尽可能降低体脂即可。

很多人说“腹肌是瘦出来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对。对体脂率要求很高的长距离耐力项目,绝大多数顶级选手的腹肌都比较明显,但线条不见得那么漂亮,和其他力量项目、对抗性运动选手相比,他们的腹肌“颜值”往往没那么出色。因为顶级长距离耐力项目选手体内主要是慢缩肌纤维,依靠有氧代谢产生的三磷酸腺苷供能,所以有氧运动能力出色,能长时间维持相同强度输出。但慢肌本身纤维偏细,看起来就会纤瘦一些,加上长距离耐力项目选手体脂含量极低(比如田径运动员莫·法拉赫身高1.75米左右,体重只有58千克),很多人误以为他们缺乏力量,实际上他们的力量很惊人。而短跑选手会有更高比例的快缩肌纤维,在运动中能够实现高收缩力量和反应速度的效果,快肌比慢肌要粗得多,看上去会壮实很多,腹肌围度更大,也更分明。

热爱运动固然好,但想利用运动练出“高颜值”的腹肌并非人人皆能做到。我们不必非要追求所谓的“好看”,毕竟腹肌的存在并不能证明什么。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应当适度运动,不可保持过低的体脂率,不可过度“撸铁”,以免影响生长。保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 《科学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