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聆听世界的窗口。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耳朵?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损害听力的行为?科技进步为听力障碍患者带来哪些帮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主任医师陈蓓、河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听力语言康复科科长劳成蕾为网友科普爱耳知识,答疑解惑。

观察丨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要注意检查

据统计,我国现有听力障碍患者2780万人,河南每年新增听障儿童2000多名,河南省0~14岁听障儿童4万多人,河南省现有注册的听力语言康复机构76家。每年河南省承担3000多名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孩子太小还不会说话,或表达不准确,家长往往很难发现他们听力下降,那在生活中如何发现孩子听力异常呢?陈蓓说,2个月大的宝宝可发出无意识的咿呀发音,随着年龄的增长,7个月大的宝宝可发出单音节词,比如爸爸、妈妈等,12个月时可模仿大人发出简单的音节,2岁左右可以说简单的句子,如果宝宝超过2岁仍不能说出简单的词汇,建议进行全面的听力检查。

此外,陈蓓提醒,如果出现对声音反应差,发音不清楚,语调无抑扬变化,或者在日常环境下看电视要加大音量,上课不专心,斜视等也要检查一下是否由于听力下降引起的。

确诊丨及时佩戴助听器

孩子出生后检查出听力障碍怎么办?劳成蕾认为,对已确诊患儿应尽早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

助听器是应对婴幼儿听力障碍的重要工具,能使婴幼儿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对于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婴幼儿,要评估使用助听器3个月以上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如果无效果则需要尽快为患儿植入人工耳蜗。

“如果孩子出现听力障碍,并且影响正常的生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助听器,改善听力。”劳成蕾说,如果孩子听力障碍情况很严重,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以这种方式改善孩子的听力。

劳成蕾提醒,佩戴助听器或者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要到政府指定的康复机构,需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只有进行了语言康复训练,才能让听障儿童恢复语言功能。

“目前河南省残疾儿童救助政策是0~6岁每人每年16000元,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地区已经将救助年龄提高到14周岁,救助费用提高到了1.7万元—2万元不等。”劳成蕾说。

提醒丨耳道能自洁不要频繁掏耳朵

“我们的外耳道深达 2.5~3 厘米,而且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陈蓓说。

出现这种情况,陈蓓建议,将头偏向进水的一侧耳朵,使进水的耳朵向下,同时牵拉耳廓,将外耳道拉直,跳跃几次,利用重力将水倒出;用卫生纸或棉球,将其捻成火柴棒粗细,轻轻深入耳道,将水吸出;如果上述方法仍然无法排出,需要到医院进行处理。

“我们的耳道有很强的自洁能力,不需要特殊地去清理它,过度清理会造成耳道损伤,可能产生耳道炎等耳道的感染,因此,我们要避免不必要地掏耳朵。”陈蓓提醒说,此外,听力的影响主要跟噪声接触有关,当我们在环境嘈杂的地方,或者是长时间佩戴高响度耳机的时候,都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要避免强声长时间的刺激。

来源: 河南省科协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