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奠基人之一,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研究并取得突出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青年时代的周光召                


光召宁乡一中题写校名


故事一:夹鳝鱼掏鸟蛋  淘气娃爱琢磨 

1929年5月15日光召生于湖南长沙。父亲九毕业于巴黎土木建筑学校,并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回国后被聘湖南大学土木系教授、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母亲陶振是一位善良温和的家庭主妇。光他们的第五个孩子。

童年召淘气、好问琢磨事住在岳麓山下桃子湖附近时,他看到大人用竹夹子在水田夹鳝鱼一夹一个准,十分羡慕,也想学样。回家后,他把母亲晒衣用的竹竿劈开做成夹子,然后跑到水田旁尝试果然手到擒来。兴奋之余,他问三姐周光宇为什么会这样姐告诉他这是运用了杠杆原理,并详细解释,他才不再问了

一次三姐了,郎中说这是感冒,按照七天节律,不吃药过两天就会好召好奇什么是七天节律,郎中告诉他“就是生命过程中有7天重复的周期性,譬如母鸡孵小鸡,需要21天,就是3个7天。”光召不光记住了这句话还举一反三进行验证。他曾经喜欢爬树掏鸟蛋这下子他不掏鸟窝了,掐指算好日期天守候观察动静,果然21天后,一小鸟破壳而出。


故事二身教重于  父亲影响至深

在少年光召成长道路上,父亲的影响至深1937年10月的一天,家里来了一位重要客人,父亲让孩子们穿上新衣在门外迎接。这父亲留法勤工俭学的同学朋友徐特立光召得知在长沙办800多所小学,在江西建3000多所列宁小学,深深地敬佩这位教育大王

因为的来访,加上父亲后来为新四军解忧困,国民党以通共罪名将父亲逮捕。由于抗日战事吃紧修筑公路成为当务之急,国民党只得将父亲放出来,带上技术人员去修雪峰山最艰难的一段。

在父亲修路的这段时间,日军进犯湖南母亲着一家子从长沙撤往贵州。路过雪峰山一处筑路工地,母亲你们的父亲就在这里修路你们找找。急切的眼光四处搜寻,也发现父亲的身影。当他到母亲泪流满面,并顺着母亲所指望去,只见在一处悬崖陡壁,几个绳索的人勘察,其中一个就是他年逾五十的父亲。光召被父亲不畏艰险的形象深深震撼,这也成为未来克服困难的精神动力


故事三 良师引导有方  选择专业

1942年光召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家庭的熏陶和老师的教育不断开拓着他的视野,养成了独立思考而又踏实进取的精神。在重庆南开中学五年求学光阴中,有一位老师对他帮助最大、影响最深,那就数学老师唐秀。唐老师讲课生动、循循善诱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周光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独辟蹊径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难题。唐老师发现召的数学天赋,因材施教悉心指导钻研数学成为光召最大的乐趣

1946年初,周光召回到长沙,同年秋季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聪明过人他被同学视为天才形容他的脑子比计算机还快。一年后他正式成为一名清华学子选择专业,同窗好友陈砺说:物理吧,我们国家需要这的人才。这样,还没有学过物理知识的周光召选择了物理专业,受教于叶企等物理学家,1952转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进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


阅读链接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199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来源: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