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蓼(Persicaria hydropiper)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可作公园、风景区的水体浅水处或滨水岸边群植观赏,也适宜与其他水生植物配植,也是园林湿地、水边绿化的适宜植物。全草入药,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
红穗借风姿,山中赋好诗。
送君千里路,月下望归期。
名 称:水蓼
拉 丁 名:Persicaria hydropiper
分类地位:蓼科 Polygonaceae蓼属Persicaria
别 名:蓼、蔷、蔷虞、虞蓼、泽蓼、辣蓼草、柳蓼、川寥、药蓼子草、红蓼干草、白辣蓼、胡辣蓼、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水红花、红辣蓼、水辣蓼、辣柳蓼。
异 名:Polygonum hydropiper、Polygonum schinzii、Persicaria schinzii、Persicaria vernalis、Polygonum hydropiper var. vulgare、Persicaria hydropiper var. vulgaris、Persicaria hydropiper var. diffusa、Polygonum hydropiper var. longistachyum.
识别特征:
1、直立茎高可达70厘米,多分枝,节膨大。
2、叶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常被褐色小点,有辛辣味,叶腋具闭花受精花,托叶鞘筒膜质,褐色,疏生短毛,顶端平截,常具短缘毛,托叶鞘内常藏有花簇。
3、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下垂,下部小花间断;苞片绿色,每苞内具3-5朵小花,花梗比苞片长,花被常5裂,绿色,上部白色至淡红色,雄蕊常6枚,短于花被;瘦果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淡红褐色至黑褐色,常二棱,偶有三棱,棱脊较钝,表面粗糙,密被细点状突起,几无光泽,两端渐窄,较低尖,顶端具一柱状尖突的花柱残痕,果实内含1粒种子,种子卵圆形,种皮淡黄褐色,胚沿一侧边缘着生,呈乳白色,胚乳丰富,白粉质,果实为宿存花被完全包被或仅顶端稍外露,宿存花被红褐色树脂状小圆腺点,易破碎。
国内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里口山山坡。
国外分布: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欧洲、北美等地。
生 境:生于3500米以下的河滩、水边、路旁、山谷湿地等地。
物 候 期:花期5-9月,果期6-10月。
保护级别:水蓼(Persicaria hydropiper)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
经济价值:拳参(Bistorta officinalis)在古代常用作调味剂。生长繁茂,易栽培,适合公园、风景区的水体浅水处、滨水岸边群植或与其他水生植物配植观赏;其花秀丽,花期长,可用于园林湿地、水边绿化。
药用价值:
以全草入药。辛、苦,平。入脾、胃、大肠经。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主要用于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毒蛇咬伤等症。
编辑:Pierre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