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它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虽然这个词可能对许多人来说比较陌生,但胰腺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了解这一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引发胰腺炎的原因

胰腺位于人体左上腹,是重要的消化器官,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这种病起病急骤 ,发展迅速,病情十分凶险。急性胰腺炎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后,胃酸分泌量增加,刺激胰酶分泌旺盛加之酒精可以刺激十二指肠粘膜,导致十二指肠乳头水肿、阻碍胰酶的排出,胰酶在胰腺内被大量激活,从而发生急性胰腺炎。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无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断地经胆总管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黏膜分泌一种肠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即可引起胰腺炎。

胰腺炎的概念及其发病原因

1.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胰腺呈水肿、出血及坏死。

发病原因多见以下:

(1)胆道系统疾病 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起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 酗酒和暴饮暴食使得胰液分泌旺盛,而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的压力增高,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后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

(3)手术与损伤胃、胆道等腹腔手术挤压到胰腺,或造成胰胆管压力过高。

(4)感染,很多传染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如蛔虫进入胆管或胰管,可带入细菌,能使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炎症。

(5)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高脂血症,脂肪栓塞胰腺血管造成局部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损害血管壁,导致胰液排泄困难;结石可阻塞胰管,引起胰腺炎。

2.慢性胰腺炎

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造成的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胰腺炎

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1)休克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出血;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痛,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常突然发作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多呈持续性绞痛。

(3)恶心、呕吐,多数患者起病即呕吐胃内容物,甚至呕吐胆汁,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4)发热,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

(5)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频繁呕吐者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血糖升高、低血钾、低血镁。

2.慢性胰腺炎

(1)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弥散,可放射至背部、两肋,坐起或前倾有所缓解。

(2)胰腺功能不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纳差、厌油、消瘦、脂肪泻等;半数患者因为内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糖尿病。

(3)体征,轻度慢性胰腺炎很少有阳性体征,部分病例有上腹轻度压痛;晚期慢性胰腺炎因脂肪泻可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若急性发作,则可出现中至重度的上腹压痛。

如何避免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1治疗胆道疾病,如预防胆道蛔虫,治疗胆道结石以及避免引起胆道疾病急性发作。

2控制饮酒 平日酗酒的人由于慢性酒精中毒的营养不良而至肝、胰等器官受到损害,抗感染能力下降。在此基础上,因一次酗酒而致急性胰腺炎,所以不要大量饮酒也是预防方法之一。

3禁止暴饮暴食 大量进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肠道的正常活动及排空发生障碍,阻碍胆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引起胰腺炎。

4避免感染 有些传染病可并发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原发病愈合后,胰腺炎自行消退。常见的有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

家庭处理措施有哪些?

1帮助病人处于仰卧体位,双腿屈曲,使肚子放松。

2应尽量安慰病人,使其情绪放松、平静、减少挣扎、乱滚等活动。

3不建议给病人吃食物、药物、也不能喝水,以免加重病情。

4疼痛难忍时,不能揉肚子,更不能吃止痛药。揉肚子可能使腹膜炎扩散或加重病变,吃止痛药会掩盖腹痛症状,给医生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5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到医院就诊。

希望这些知识能让大家更重视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远离胰腺炎等疾病的困扰。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努力,让新的一年我们更加关心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迎接更美好的未来!(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人民医院 孟婷)

来源: 健康科普宣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