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公子欣

点外卖时你会用餐具包里的一次性勺子吗?你关注过餐具的颜色吗?

近日,#外卖黑勺是最脏的#登上热搜榜

一度引发网友热议

“黑色一次性餐勺全是回收废塑料生产的,什么成分都有”

“一打开外卖的餐具袋,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塑料味”……

黑色外卖勺到底能不能用?

对此凰家实验室做了测试。他们批发了6种外卖餐具,找了3家实验室,做了高锰酸钾消耗量检测、重金属检测、脱色试验、2次微生物检测、5次不同物质的迁移量检测,做了材质鉴定,拿到了6种塑料勺子的DSC熔融曲线,前前后后消耗了1100多把塑料勺,经过长达7个月的检测、研究,终于给出答案。

首先,关于打开餐具包的“气味”问题,检验结果是:“气味”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它并非来自塑料勺,而是包装袋里的一次性筷子。为了防腐、漂白等作用,在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中,厂商会用亚硫酸盐来浸泡竹筷,处理后的筷子存在二氧化硫残留,并因此带有一点刺激性气味,只要在国标的限量范围内,就都是合规的操作。

针对黑勺子是否卫生的问题,研究人员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7-2016)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加上了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的检测。整合所有检测结果,均在国标限量范围以内,安全性上应该说都是过关的。因此,“黑色外卖勺不能用”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实际上,塑料颜色与其安全性没有必然联系,塑料制品着色是影响制品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然,也不排除市场上存在非正规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用低劣废塑料制作食品包装的可能。

就感官而言,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需保持色泽正常、没有不洁物与异臭,进行迁移实验后,其浸泡液无浑浊、沉积、发臭等不良现象。若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含有着色剂,完成迁移实验后,还应根据浸泡液的颜色明确其是否为阴性,阴性符合质量要求。所以,碰到有异臭、脱色的餐具,别管什么色,都别随便用。

对于消费者来说,日常判断食品用塑料制品的安全性,主要得看塑料制品上的标识。不同塑料制品标识代表着不同材料原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特性及适用范围,不可随意混用。

比如,PP材质耐高温,对酸、碱、酒精和油脂稳定,常用于塑料餐饮具中,在外卖餐具中应用也最为广泛;PET则多用于饮料瓶包装,其材质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盛装过热食品会迁移出有害物质;保鲜膜常用的PE、PVC材质,高温后也会析出有毒物质…… 也就是说,高温情况下,透明的PE材质并不见得比黑色PP材质更安全。平时使用塑料餐具时,比起看颜色,更应该看塑料制品标志,明确其使用范围。

但是,由于塑料垃圾不容易被降解,出于环保和健康的考虑,不管是黑勺子还是其他塑料餐具,点外卖能少用就少用吧。

参考来源:凰家实验室、壹读、新浪微博、网友评论等

来源: 凰家实验室、壹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