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规律来确定时间。

在白天,人们以太阳运动作为计时依据,而在晚上,人们就根据月亮的变化来安排历法。

人们把太阳运动的区域叫做黄道,把月亮运动的区域就叫做白道。

月缺月圆的一个周期是28天,人们把天空划分为28份,每天月亮会出现在其中一个区域。

古人在夜间观测月亮变化的同时,也观测星象,也就出现了二十八星宿。人们又把这28个星宿分为了4组,称之为“四象”,根据形状并结合文化和传说,把“四象”称作: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四象”对应的星宿分别为:

东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南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

北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古人通过观察二十八星宿在天空中的位置来判断季节的更替。

春季时天空东方的七组星宿形状就像龙一样,所以被称作苍龙或者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宿中,龙角是角宿,咽喉是亢宿,龙爪是氐宿,龙心是心宿,龙尾是尾宿。

在北半球冬季,这七个星宿都在地平线下。仲春(古人将春季分为孟春、仲春、季春)时节,人们可从地平线上看到角宿(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而其他六个星宿,也就是龙的身子还在地平线以下,所以人们形象的称为“龙抬头”。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正值“九九艳阳天”,东风解冻,阳气生发,大地回暖,降雨逐渐增加,北方小麦返青起身,是春播、春种、春管开始的季节,在古代又称为春耕节或农事节。

我国古代劳动人们一直将“二月二”作为祈求风调雨顺、消灾赐福、五谷丰登的日子。民间有理发、围粮囤、吃水饺、吃龙须面、吃煎饼、忌动针线的习俗。

二月二,剪头发”,小伙伴们可以趁着“龙抬头”的吉时,去理发吧!

来源: 泉水在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