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这个时候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那么这个节气应该怎么养生呢?别着急,小编这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惊蛰3宜
图源:Pixabay
1.宜保暖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惊蛰天气刚刚转暖,气温还比较不稳定,注意保暖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的侵扰。
早晚较冷时,可适当“捂好”,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当气温超过 15℃且比较稳定时,就可脱掉棉衣,穿得稍单薄些。
2.宜润肺
惊蛰风大,气候仍较为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肺燥、外感咳嗽。我国北方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功效,可以煮水喝。
适合春季养生且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比如枇杷、银耳、荸荠、莲藕、山药等。
3.宜动养
惊蛰时节,生机萌发,盎然跳动,人体阳气上升,各个器官组织机能想要充分活跃起来,就需要均衡得法的运动。全身心地动起来有利于气血运行畅达,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健康无恙。
具体来讲,要求人们不只是简单地动起来,还要各种运动相结合。比如通过快走来锻炼身体四肢;适度下棋、打牌,锻炼头脑醒神;听音乐、唱歌,愉悦一下内心。
二、惊蛰3忌
图源:Pixabay
1.忌食酸
春天对应的是肝,肝气旺会伤脾,脾胃是后天之本,故惊蛰时节要注意少吃酸来养脾。建议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以滋养脾气,如菠菜、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等。
2.忌熬夜
天气渐暖,身体的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从而产生“春困”。为了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充足的睡眠必不可少。睡前可以泡脚、按摩脚底,这样可以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有助入睡。
3.忌燥郁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常相对不足,容易出现阴虚、肝火偏盛的情况,直接影响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急躁、易怒等情绪,还常常会诱发情志方面的疾病。春季要重视情志调养,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还要特别注重养肝,避免怒伤肝气。
三、惊蛰要怎么捂?
图源:Pixabay
今日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气温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大,还是要做好“春捂”。
“春捂”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如果过早脱掉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受寒,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起呼吸道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等。
“春捂”的目的是抵御寒气入侵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捂”也是有原则的。
春天捂对三原则
“捂”对时间
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等都很容易在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捂”对温度
气温1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捂”要有度
“春捂”要有度,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春捂”除了要适度,还要注意“捂”对地方。
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背部保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
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
照顾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颈项部、腹部、背部、膝足部,都要好好“捂”住。天气不是很热时,不要着急穿露脚踝的裤子或短袜,“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秋裤先别着急脱。
文字来源:综合自人民网科普、CCTV生活圈、广东中医药、国家应急广播、央视一套
供稿单位:重庆天极网络有限公司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