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区间
(1)NAS-DCE染色
1)粒细胞系:原始粒细胞,分化差的呈阴性,分化好的呈阳性;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嗜酸粒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嗜碱粒细胞呈阳性。
2)单核细胞系:多呈阴性,仅个别呈弱阳性。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均呈阴性;肥大细胞呈阳性。
(2)NAS-DAE染色
1)单核细胞系:原始单核细胞,分化差的呈阴性,分化好的呈阳性(常较强);幼稚单核及单核细胞常呈阳性,且能被氟化钠抑制。氟化钠抑制:指氟化钠试验的抑制率大于50%;计算公式:氟化钠抑制率=100%×(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后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
2)粒细胞系:原始粒细胞阴性或阳性,早幼粒细胞、中性成熟粒细胞各阶段均阳性,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3)淋巴细胞系:少数弱阳性,且不能被氟化钠抑制。
4)其他细胞系:巨核细胞、血小板呈阳性,少数有核红细胞呈弱阳性,且阳性不能被氟化钠抑制;浆细胞呈阴性
临床意义
(1)NAS-DCE染色:NAS-DCE几乎仅出现在粒细胞内,特异性高,故又称“粒细胞酯酶”(中性粒细胞标志酶),有助于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尤其有助于鉴别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单)。急粒原始粒细胞多呈阳性,少数呈阴性,但染色结果阴性者不能排除本病可能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幼粒细胞呈强阳性;急单原始单核及幼稚单核细胞几乎均呈阴性,个别细胞弱阳性;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呈阳性,原始单核及幼单核细胞呈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呈阴性。
**(2)NAS-DAE染色:**用于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阳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醋酸AS-D萘酚酯酶活性可被氟化钠抑制);如阳性产物部分被氟化钠抑制时,应首先考虑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如白血病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且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时,应考虑其他白血病。
注意事项
**(1)NAS-DC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的关键是辨认白血病细胞类型,其阳性率高低与实际真值之间误差(涂片中细胞种类越多误差就越大)。试验可存在假阳性、假阴性,通过观察成熟中性粒细胞是否阳性等方法,染色阳性才对诊断粒系细胞可靠。
**(2)**NAS-DAE染色:影响因素较多,可存在假阳性、假阴性;如阳性较强且被氟化钠明显抑制,可以肯定其临床意义;如氟化钠抑制不明显,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