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体型较大,常见为2-2.5千克,最大者重达10-15千克。体长,侧扁。腹棱自腹鳍至肛门。头长小于体高。吻钝,吻长大于眼径。口上位,口裂后端达鼻孔前缘的下方,下颌长于上颌,下颌向上翘。眼大。鳞小;侧线完全,前部浅弧形,后部平直伸达尾柄中央。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粗壮的硬刺;胸鳍尖,末端近腹鳍起点;臀鳍外缘凹入;尾鳍分叉深,叶端尖。体背侧呈青灰色,腹侧白色,各鳍灰黑色。1

生活习性

噘嘴鲢子属中、上层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捕获的成鱼很难存活,多以冰鲜鱼状态运销。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酒楼饭店的水族箱。

生存环境

噘嘴鲢子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撮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繁殖水温20-32℃,噘嘴鲢子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数十万亩的湖泊与水库至数平方米的水泥池或数平方米的网箱都可以将鱼苗饲养为成鱼甚至是成熟亲鱼;抗逆性强,病害较少,能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死,也不一定浮死2。当然,水体溶氧高,则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pH值6.5-8.5,面积1亩至数十万亩,或网箱、水池都适合养殖成鱼。

生长特性

生长迅速,粗生粗养,体型较大,最大个体达15公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为1-10公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达0.6-1公斤,两周年可达2-3公斤。一般而言,苗期至体重100克期间生长较慢,100-200克生长稍快,200-300克生长较快,300-2500克生长最快,3000克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同一批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性

野生噘嘴鲢子是以活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至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红萍、嫩草、嫩菜等。当然,经重新驯化,也可重新吃活鱼。投喂优质人工饲料与投喂活鱼的生长速度无多大差别。

产地、产季

我国平原诸水系均产,以湖北、安徽和黑龙江省产量最多。每年6-7月份和10-11月份为捕捞旺季。东北地区以冬季上捕捞为主,松花江所产最著名。

价值

鲌亚科中较大型的种类,大的个体可达5千克以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产区重要的经济鱼类。开发利用潜力较大。3

钓性

是路亚对象鱼,也可手杆钓浮。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