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简介
歧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化学反应,指一个分子内两个官能基(通常是相同的官能基)发生反应,其中一个官能基失去氢离子成为离子,而另一个官能基则接受这个氢离子成为还原物质,从而使这些官能基在分子内发生化学变化,反应生成两个不同的产物。
在反应中,若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氧化态的元素上,使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反应中某个元素的化合价既有上升又有下降。与归中反应相对。
歧化反应一般需要酸性或碱性的反应环境才可进行。歧化反应通常以形式上相同,但空间取向不同的立体异构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歧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很重要,因为它可以为化学家们提供一种制备手段,用于制备手性化合物,这对于药物的合成研究非常重要。
相关示例
相关示例 | 说明 | 反应方程式 |
---|---|---|
氯气溶于水 | 氯气溶于水时一半被氧化,一半被还原,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注:Cl2中的Cl原本为0价,反应后一个升为Cl+(ClO-),一个降为Cl-。 |
氯气被氢氧化钠吸收 | 常温: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注:Cl2中的Cl原本为0价,反应后一个升为Cl+(ClO-),一个降为Cl-。 |
高温: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氯酸钠、氯化钠和水。 |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
原因(对(1)(2)中不同方程式的解释) |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
氯酸分解 | 在氯酸(HClO3)溶液中,Cl(V)一部分被还原为Cl(IV),一部分被氧化为Cl(VII)。 | 化学方程式: |
苯甲醛与强碱反应 | 苯甲醛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中部分氧化为苯甲酸钾(苯甲酸钠),部分还原为苯甲醇。 | 离子方程式: |
甲苯歧化 | 甲苯在催化剂(一般采用硅铝催化剂)作用下,使一个甲苯分子中的甲基转移到另一个甲苯分子上而生成一个苯分子和一个二甲苯分子,这种反应称作歧化反应。一个甲苯与一个三甲苯也可发生歧化反应(亦称烷基转移反应)生成两个二甲苯分子。工业上用这个方法生产用途广泛的苯和二甲苯。 | —— |
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 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 化学方程式: Na2O2中,O为-1价,而Na2CO3中的O为-2价,O2中O化合价为0,因此Na2O2中O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这种反应称为歧化反应。 |
醛生成羧酸和醇 | 没有α-氢原子的醛在强碱(浓)的作用下发生分子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羧酸和醇,又叫康尼查罗反应。 | 两种不同的无α-氢的醛发生交叉康尼查罗反应。一分子醛被氧化成羧酸,另一分子醛被还原成醇。理论上为4种产物。 |
反应判断
判断歧化反应能否发生,可以运用元素电势图。如:
ClOˉ→(0.4)Cl2(1.36)←Clˉ
左边0.4<右边1.36的电势,故歧化反应可以发生。
E左<E右,歧化反应即可发生。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