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IAU)的定义,光年是光速(299,792,458米/秒)与一儒略年(365.25日=31,557,600秒)的乘积,英文缩写为“ly”,也曾缩写为“l.y.”。这些常数收录于1984年启用的IAU(1976)天文常数系统中。2在1983年之前(具体为1968~1983年),曾短暂使用过包含太阳年(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平均时间,约365.242189日)和测量光速(而非现在的定义光速)的IAU(1964)天文常数系统。3
单位换算
1光年=9,460,730,472,580,800米≈63241.077天文单位≈0.306601秒差距
天文单位和秒差距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距离单位,天文单位定义为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秒差距定义为一个弧长为1天文单位,弧度为1角秒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半径。
历史
“光年”这一称呼发明自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贝塞尔(Friedrich Bessel),他在1838年首次测量了除太阳以外的恒星的距离,当时空间距离的最大单位是天文单位(AU),即地球绕日轨道半径(约1.5亿公里)。他用约瑟夫·冯·弗劳恩霍夫(Joseph von Fraunhofer)设计的160毫米量日仪观测了天鹅座61(61 Cygni)恒星,并用三角视差法,根据天鹅座61的0.314角秒视差计算出与该恒星的距离为660,000天文单位(9.9×1013公里)。贝塞尔计算得到,光需要走10.3年才能穿越这个距离。4他当时意识到相比庞大的数字,读者们可能更喜欢想象光穿越了多长时间,但他没有将光年作为一个单位来使用。他可能反对用光年作为标准的距离单位,因为与光速这一不确定的参数相乘将会降低视差数据的准确性。
在贝塞尔的年代,人们对光速的理解并不完善,法国科学家斐索(Fizeau)和傅科(Foucault)分别在1849年和1862年测量的光速也不相同。当时,光速尚未被认为是自然界的基本常数,光在以太或空间中的传播过程还很神秘。现在,由于“米”这一单位是根据光速和秒来定义的,光速成为了一个常数(299,792,458米/秒)。在1851年德国科普作家奥托乌勒的一篇天文科普文章中使用了“光年” 5,乌勒(Otto Ule)通过将其与徒步时(徒步一小时走过的距离,德语Wegstunde)进行比较,解释了以“年”结尾的距离单位名称的奇怪之处。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Eddington)声称光年是一个不方便和无关紧要的单位,但有时会从科普用途沿用到科学技术用途上。6虽然现代天文学家通常更喜欢用秒差距,但光年也被普遍用于测量星际和星系间空间的尺度。
用法
一般用光年表示的距离包括某一区域内恒星之间的距离,例如同属于一个旋臂或球状星团的恒星间距离。星系本身的直径从几千到几十万光年不等,与邻近的星系和星系团则相隔数百万光年。类星体和斯隆长城等天体结构到地球的距离长达数十亿光年。
尺度(ly) | 距离 | 实例 |
10-9 | 4.04×10-8ly | 从月球表面反射的太阳光需要1.2-1.3秒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大约穿越35万至40万公里)。 |
10-6 | 1.58×10−5 ly | 一天文单位(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光大约需要499秒(8.32分钟)才能传播这个距离。 |
1.27×10−4 ly | 降落在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从距离地球12亿公里处传输图像。 | |
5.04×10−4 ly | 新视界号在距地球47亿公里处遇上冥王星,通信需要4小时25分钟才能到达地球。 | |
10−3 | 2.04×10−3 ly | 截至2014年10月,最遥远的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距地球约18光时(130天文单位AU,194亿公里)。26]以目前相对于太阳约17公里/秒(61 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大约需要17500年才能到达一光年。2013年9月12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旅行者1号进入星际空间,成为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 |
2.28×10−3 ly | 截至2018年10月,旅行者1号距离地球近20光小时(144 AU,216亿公里)。 | |
100 | 1.6×100 ly | 奥尔特云直径约为两光年。经推测,其内部边界为50000 AU,外边界为100000 AU。 |
2.0×100 ly | 太阳引力主要影响的最大范围(希尔球/罗什球,125000 AU)。在这之外还有太阳外引力星际介质。 | |
4.24×100 ly | 比邻星,除太阳外已知的最近恒星,距离约4.24光年。 | |
8.6×100 ly | 天狼星,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它的质量是太阳的两倍,光度是太阳的25倍,由于距离很近,它比那些光度更高的恒星要亮。 | |
1.19×101 ly | 行星HD 10700 e,宜居系外行星的候选者。它的质量是地球的6.6倍,位于鲸鱼座τ恒星的宜居带中。 | |
2.05×101 ly | 格利泽581,一颗红矮星,带有几颗可探测的系外行星。 | |
3.1×102 ly | 老人星在天空中的亮度仅次于天狼星,A9型亮巨星,光度是太阳的10700倍。 | |
103 | 3×103 ly | A0620-00是已知第二近的黑洞,距离约3000光年。 |
2.6×104 ly | 银河系的中心距地球约26000光年。 | |
1×105 ly |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 | |
1.65×105 ly | R136a1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中,光度为太阳的870万倍,是已知光度最高的恒星,视星等为12.77。 | |
106 | 2.5×106 ly | 仙女座星系,距离大约250万光年。 |
3×106 ly | 三角座星系(M33),距离约300万光年,是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物体。 | |
5.9×107 ly | 最近的星系团,处女座星系团,距离大约5900万光年。 | |
1.5×108 ~ 2.5×108 ly | 巨引源,位于1.5亿到2.5亿光年的距离(后者是最新的估计)。 | |
109 | 1.2×109 ly | 斯隆长城,距离约10亿光年。 |
2.4×109 ly | 3C 273,光学波段最亮的类星体,视星等为12.9,仅次于R136a1,距离约24亿光年。 | |
4.57×1010 ly | 从地球到可见宇宙边缘的共动距离约为457亿光年,这也是可观测宇宙的共动半径。 |
相关单位
恒星系统内天体之间的距离往往只有一光年的一小部分,通常以天文单位表示。然而,通过将时间单位乘以光速,也可以产生较小的长度单位。例如,在天文学、相对论物理中常用的光秒等于299792458米或1/31557600光年。流行科学出版物中有时会使用光分、光时和光日等单位。光月大约是光年的十二分之一,偶尔也用于近似测量。美国纽约的海登天文馆(Hayden Planetarium)将光月更准确地定义为30天的光行时间。7因为光在一纳秒内大约传播一英尺,“光尺”一词有时被用作非正式的时间度量单位。
对于更遥远的天体,天文学家有时也用红移z来表示距离,它表示光子在宇宙中穿行时由于宇宙膨胀而使光子波长增大的倍数。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