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原理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流感大流行就是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引起的。流感甲型病毒的表面抗原会经常发生细小变异,这种变异被称为“抗原漂变”(antigenicdrift),形象地说,“漂变”就是病毒通过细小的变化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躲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目的。甲型病毒“漂变”的结果是每年引发流感的毒株都有可能不同,人们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移变”(shift)指的是流感甲型病毒发生突变,导致一种新的病毒“亚型”出现。因为人体内几乎没有抵御这种新生病毒的抗体,所以“移变”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流感的全球性大暴发。流感病毒通常依靠病毒蛋白某部分同人体中特定蛋白的结合来侵入人体,因为通过这样的结合,流感病毒能够抑制人体本身对病毒感染的自然防御体系,为病毒有效地在人体内复制铺平道路。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H可分为18个亚型(H1~H18),N有11个亚型(N1~N114)。其中仅H1N1、H2N2、H3N2主要感染人类,H1N1和H3N2是引起季节型流感的主要亚型,其它许多亚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和动物。其中对禽类危害最大的为H5、H7和H9亚型毒株。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鸟类和猪以外的动物。但1997年香港首次报道发生18例H5N1人禽流感感染病例,其中6例死亡,引起全球广泛关注。1997年以后,世界上又先后几次发生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H7N7、H7N9、H9N2等禽流感病毒,一旦发生变异而具有人与人的传播能力,会导致人间禽流感流行,预示着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已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

流感病毒的变异以甲型最为重要,常与世界性大流行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讲,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就是指H和N抗原结构的改变,在亚型内部经常发生小变异(量变),称为抗原漂移。尽管它只是微小的变异,但可使病毒能够轻易的躲过宿主的免疫系统。与以前面发现的毒株相比,如果在血凝素分子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上发生了突变,新的毒株被认为是先前毒株的异种变异类型,具有流行病学意义,可以造成流感的流行。

抗原转变仅发生于甲型病毒。它可能是由于同一细胞感染了人类和动物的2种病毒,病毒之间发生基因重配而产生的。由此产生的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全新结合,而使得人群没有免疫力。抗原转变是造成流感全球大流行的原因。甲型流感病毒大约每隔十几年发生1次大变异,自1933年以来甲型病毒已经历了4次抗原转变:1933年-1946年为H0N1(原甲型,A0),1946年-1957年为H1N1(亚甲型,A1),1957年-1968年为H2N2(亚洲甲型,A2),1968年以后为H3N2(香港型,A3)。一般新旧亚型之间有明显的交替现象,在新的亚型出现并流行到一个地区后,旧的亚型就不再能分离到。乙型流感染毒间同样有大变异与小变异,但未划分成亚型转变。丙型流感病毒尚未发现抗原变异。

流行危害

传染源

野生鸟类是主要的天然宿主,家禽是无症状携带者。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病毒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9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相对成年人容易患流感。重点保护对象: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学生、医务人员、老年人。

病毒特性

易感性

对于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感染或接种疫苗后1周出现抗体,2~3周达高峰,1~2个月后开始下降,1年左右降至较低水平,流感病毒3个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

季节性

可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的为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10同许多其它的呼吸系统病毒性疾病相似,流感也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它在夏季的发病率较低,冬季的发病率较高,但在某些地方这种病毒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流感的发病时间与地理位置有关,在温带地区,流感会在整个冬季流行,北半球通常在1、2月份达到高峰,南半球的流行时间较晚。通常在5~9月。在热带地区,流感病毒一年四季均存在,倾向于雨季流行。

甲流流行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我国甲型流感各地域流行流行特征如下:北纬33度以北的北方省份,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1-2月份单一年度高峰;北纬27度以南的最南方省份,每年4-6月份单一年度高峰;两者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每年1-2月份和6-8月份的双周期高峰。11

历史事例

流感的特点是经常性的,不可预测的局部流行和罕见的全球大流行。在某些年份中流感的局部流行是由于抗原漂移导致不断有新的流感病毒株产生,同时部分人群缺少或根本无防护措施而造成的。甲流的全球大流行主要是由于抗原转变导致的。1889年以来已出现几次由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导致的世界性大流行。

1.1889年-1891年大流行 1889年5月从俄国发现,当年10月传到西欧,1年内席卷全球,某些城市记载发病率40%~50%。大多数地区流行呈3个波,第1波死亡率最低,第3波死亡率最高,死亡者大多数为老年人。据血清学追溯认为,甲3型是当时大流行的最可能的病原体。

2.1918年-1920年大流行 此次流行的首发于1918年1月美国东部,1918年4月在法国军队中流行,以后迅速蔓延,波及全球。此次大流行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总数估计约2000万人。关于这次大流行的病原,据血清学溯源,认为是由猪型Hsw1N1(H1N1)流感病毒引起。

3.1957年-1958年大流行 1957年2月首发于中国贵州西部,2月中旬在贵阳分离出病毒为H2N2(称为甲2型),3月传播到全国,4月在香港流行,以后经东南亚和日本传播到全世界。H2N2型病毒出现后,H1N1型病毒即在人群中消失。

4.1968年-1969年大流行 1968年7月中国广东和香港地区新亚型流感流行,新分离病毒抗原为H3N2(称为甲3型)。传播路线与H2N2型相似,1969年-1970年波及全球,低于H2N2型。H3N2病毒出现后,H2N2病毒在人群中消失。

5.1976年美国发生猪型流感小爆发 1976年1月在美国一兵营中有流感爆发,分离毒株中,6株属于甲3型,但有5株与猪型病毒Hsw1N1(H1N1)非常相似,实际上该兵营发生了一次甲3型和猪型的混合流行。猪型流感病例均较甲3型为轻。

6.1977年新甲1型(H1N1)的出现和流行 1977年5月在我国丹东、鞍山和天津的流感流行中,分离到新甲1型,1977年7月以后从北向南扩散,随后遍及全国,但未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行主要发生在8~20岁青少年中,隐性和轻型感染较多。新甲1型出现后,甲3型并未消失,出现甲1和甲3在人群中并存的局面。

7.2003年H,H5N1为禽流感,首先在香港传播。后传播到各国,引起部分感染和死亡病例。

8.2009年,H1N1为猪流感病毒,是发生自2009年春季至2010年8月的一场全球性的大流行,最早在墨西哥被发现。

9.2013年,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疫情,2013年,人感染新型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首次在我国发现,2013-2019年导致1500多例人感染病例,病死率近40%。

造成损失

流感流行伴随着死亡率的增加。增加的死亡率不仅仅由流感和肺炎引起,也与流感引起的心肺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恶化有关。在美国1972年-1995年的流感流行研究中,23年中有19年发生流感流行并造成超额死亡。在11次不同的流感流行中,估计每次都有2万例与流感有关的死亡,其中6次超过4万例。在这11次流行中,约90%以上的死亡是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幼儿以及有潜在疾病的任何年龄的人群比健康的少年儿童和青年人因患流感而导致并发症、住院和死亡的危险性要高。如0-4岁年龄组的住院率,健康儿童为100/10万,而潜在疾病的儿童高达500/10万。有调查结果表明,法国1989年由于流感而消耗的卫生服务费约为19亿法郎,而潜在的经济损失更高达143亿法郎;美国每年由于流感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30亿美元,而潜在的经济损失更高达100-150亿美元。中国香港地区近期爆发的禽流感,据估计损失也高达8000万港币。中国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地区,20世纪发生的4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中有3次首发于中国,近年来新发现的流感病毒株也大多源自中国。从1953年-1976年,中国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尽管还缺乏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但可以肯定,中国每年因流行性感冒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

日本在控制流感发病过程中曾采用给学龄儿童免疫接种的方法。从1962年-1987年,日本为大部分学龄儿童接种了流感疫苗,使原来过高的死亡率由最初是美国的3~4倍降到与美国相同的水平。该免疫措施使日本每年有37000~49000人免于死亡,即每接种420名儿童就可以使1位老年人免于死亡。在美国,整个90年代流感疫苗的使用量呈稳定增长趋势,1997年达到每1000人中有281人使用流感疫苗的水平。同年,西欧29个国家都对流感疫苗接种作出了基于年龄的建议使用方法。老年人接种率:法国70%、比利时45%~50%、意大利36%、美国65.5%。其中许多国家通过国家财政或社会健康保险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所需的费用,为某些建议使用疫苗的人群进行免费接种。当然,在大部分国家中,多数人还是自费支付流感疫苗所需的费用。不同国家疫苗使用水平与人均健康花费无关。疫苗使用水平反映了人们对流感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疫苗接种的有效性。而且,预防接种是花费-收益比最好的预防措施。调查统计,美国每年因流感的直接医疗花费为46亿美元,通过疫苗接种每人每年平均直接节约117美元;对于公司,投入接种疫苗1美元就可为公司节省2.58美元。阿根廷因接种计划的实施,使每个接种儿童节约10.04美元。

临床特点

甲流病毒感染主要引起流行性感冒症状。

普通患者

甲流病毒感染人后的潜伏期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重症与危症病例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3.反应迟钝、嗜睡、躁动等神志改变或惊厥;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5.合并肺炎;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7.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2.急性坏死性脑病;3.休克;4.多器官功能不全;5.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并发症

最常⻅的并发症是肺炎。⼀般以继发性细菌性肺炎较常⻅,以⾦⻩⾊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嗜⾎杆菌为多⻅。原发流感病毒肺炎较少⻅,多⻅于原有⼼、肺疾患者(特别是⻛湿性⼼脏病、⼆尖瓣狭窄患者)或孕妇,病死率较⾼。

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休克等。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较成人多见。

1.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部分重症流感患者可合并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出现ARDS。2.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等,其中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儿童。3.心脏损伤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心肌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等。

应对方法

接种流感疫苗是避免患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变异,疫苗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毒种的选择,制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每年9月和2月,WHO全球流感规划小组分别建议南半球通常5~6月开始和北半球11~12月开始的下一个流感流行季节使用流感疫苗的成分。成分是基于国家流感中心和WHO合作中心的全球网络的监测资料。现行流感疫苗含有2个亚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H3N2和H1N1)和1个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这些疫苗有3种类型,

1.全病毒疫苗由整个灭活的病毒构成,所以副作用也比较大。接种全病毒体疫苗的方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其它方法所取代。

2.裂解病毒疫苗由经去污剂处理裂解的病毒颗粒组成,裂解流感疫苗包括表面抗原、血凝素、神经氨酸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等成分。此疫苗适合于成年人和儿童。

3.亚单位疫苗 主要由已去除其他病毒成分的、只产生抗体保护反应的HA和NA组成。由于纯度较高,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强,尤其适用于儿童。

研究表明,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对抗原类似毒株的保护作用可维持6~8个月。13截至2022年8月14日,我国已有11家厂家供应流感疫苗。

注射后可能的副反应,以及缺乏局部和细胞免疫,促使研制一种喷雾型减毒流感活疫苗。在早期,前苏联和日本都研制过喷雾型减毒流感活疫苗,但报道的的有效性数据不能令人信服。最近,冷适应和重配病毒株经过较周详的试验,取得极好的效果。儿童试验表明高度有效,成人试验表明活疫苗对灭活病毒的免疫原性有协同作用。

接种流感疫苗能预防流感病毒感染,不能够预防禽流感病毒。但根据WHO“关于在H5N1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中应用流感疫苗的指引”,流感疫苗虽然不能保护接种者免除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但却能降低接种者同时感染人和禽流感病毒病毒的机会,从而降低流感病毒发生病毒基因重组的机会并降低可能出现新型流感病毒大流行的危险性。1415

预防小贴士

预防流感,除接种流感疫苗外,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1、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不要共用毛巾、口杯等日常用品,做到不随地吐痰,以防接触传播流感病毒。

2、居室和办公室,都要经常通风,减少室内聚集的细菌和病毒数,保持室内清新的空气。

3、疾病流行期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比如商场、电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与打喷嚏的人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4、到医院看病,最好戴口罩。呼吸道疾病大多由空气传染,医院就诊者多为各种疾病的患者,易被传染。戴上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挡细菌和病毒。同时勤洗手对预防流感有一定作用。

5、一定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当地增减衣服,防止因感冒着凉引起的免疫力低下。

6、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定时定量,多喝水,不吸烟,少嗜酒。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7、要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坚持户外运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尤其是过集体生活的大中小学的师生,要多到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劳逸结合,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尽量减少在室内活动和集会。

预防流感的方法: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换,被子要经常放在太阳下暴晒,杀死有害病菌;去人流密集的地方,最好带上口罩;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保持房间干净卫生;气候变化很快,记得增减衣物,小心感冒;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做一些有氧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外出回来时,记得洗干净手,尽量不要用脏手接触眼睛、鼻子、嘴巴;饮食清淡,不要吃太多辛辣生冷的食物。对于抗病毒治疗现在我国已经有了本土化的磷酸奥司他韦可威。相比进口药其疗效、安全性等效。且可威不仅有胶囊剂型,还创新研发了颗粒剂型方便儿童患者服用。流感疫苗什么时候打;流感疫苗最好是在秋季的时候打疫苗,因为秋冬季是气温变化较大,是流感的高发期,过了冬天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流感也就没有了,流感疫苗打一针一般可以管半年的时间,打完疫苗半个月就可以产生病毒抗体,增强人体免疫力,可以避免在流感高峰期得病,打完疫苗也要注意,在流感高峰期,记得多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增强体质,锻炼身体。

典型事例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目前在韩国和日本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H5N1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尽管曾经出现过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发病的事例,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曾使12人患病,其中6人死亡,但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此外,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很可能是在历史上人类驯养猪、鸡等动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畜接触频繁,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了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成为人类流感病毒。这类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医疗研究和监测部门仍对禽流感袭击人类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对个人而言,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免疫力;食用禽类制品之前要高温充分烹煮,以杀灭病毒。截至目前,中国内地从未发生过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中国已经建立了可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手段,卫生部在几年前就强化了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流感疫情监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动向都在监视视野中。

接种疫苗

2018年6月11日,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预防3岁及以上人群流感病毒的感染,获批上市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除包含普通三价流感疫苗的A1、A3、BV型病毒外,还包含BY型流感病毒。

疫情汇总

世界各国甲型流感疫情统计

亚洲




国家和地区

确诊

详 情

死亡

中 国

12.7万


800人

蒙 古

1131人


20人

韩 国

202人


104人

日 本

4021人

日本厚生劳动省2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19日上午,日本国内确诊的甲型H1N1 流感病例共计4021例,其中包括驻日美军基地的9例病例。

尚无

印 度

14000人

印度卫生部在一份声明中称,除502例甲流死亡病例外,全国还有至少14000人感 染甲流,至少500人死于甲流。

502

泰国


泰国卫生部长逸他雅透露,泰国又新增一例甲型流感死亡病例,截止昨天,泰国甲型流感死亡人数已增至一百八十五人。

185人

马来西 亚

1219人

迄今为止,马来西亚共发生一千二百一十九宗甲流感病例,三人死亡。

3人

老挝

5人


尚无

土耳其

40人


尚无

菲律宾

2668人

截至本月13日,菲律宾卫生部门已累计报告266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例 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

3人

阿联酋

8人


尚无

科威特

35人


尚无

巴林

15人

截至北京时间6月24日23时30分,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消息。

尚无

新加坡

1200人


3人

黎巴嫩

49人


尚无

越南

181人


1人

沙特

114人

沙特卫生部27日称,该国一名男子在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不幸死亡,成为该国第一例甲流死亡 病例。

1人

约旦

23人


尚无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