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增强,长时间的过度用眼,并且忽略用眼卫生,这些因素使视力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从5岁孩子开始就存在有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视力问题,其中近视是最主要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道显示,近视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全球有多达14亿人为近视眼,并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是近视发生的“重灾区”,全球近视人群约47%是中国人,在我国75%以上的近视者为初、高中学生。更令人担忧的是,未被矫正或未得到有效矫正的近视者所占比例巨大,约达85%。
图源:Pixabay
那么,近视是如何发生的?能控制吗?如果不控制的话会有怎样的危害?该如何预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近视发生的原因
近视眼的形成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们主要将其归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遗传,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更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研究发现,近视眼的发生是受多种基因调控的。第二个原因主要在于长期的过度用眼和用眼习惯不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引起后天获得性近视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近视的发生当然还与自身的体质、营养状况等有关。
2.近视的分类及主要表现
按照轻重程度,可将近视分为轻度(小于-3.00D)、中度(-3.00~-6.00D)、重度(-6.00D以上)三类。按照发生原因也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种叫“轴性近视”,又叫真性近视,也是最常见的一类近视,这种近视一般眼轴过长,而屈光力正常。第二种叫“屈光性近视”,是指眼睛的眼轴在正常范围内屈光力增大而使平行光线入眼后聚焦于视网膜前的近视状态。此类情况,常因圆锥角膜或糖尿病而导致的角膜或晶状体弯曲度增大。第三种叫“调节痉挛性近视”,又称为假性近视。此种近视状态的产生是长时间过度用眼而导致睫状肌调节痉挛或紧张,进而使晶状体不能得到有效的舒张,最后使屈光度增加而引起。假性近视通过休息或使用肌肉松弛剂可使视力恢复正常。但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可发展为真性近视。
轻度或中度近视,主要症状是视远物模糊。在近距离工作时,几乎不需任何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但是高度近视除了视远物模糊外,还会出现频繁眨眼,眼部干、涩和痛等视疲劳症状,原因是想要看清目标则必须距离很近,近距离用眼导致两眼内集合,长此以往内直肌使用过多而产生视疲劳。严重者因其眼睛后极部的巩膜不断向后扩张,可引起眼底一系列病理改变,甚至致盲。
3.近视的矫正
如果出现近视症状一定不能放任自流,需及时采取矫正措施,防止轻度近视向高度近视转变。矫正近视的首要方法是佩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配眼镜时一定要去正规的眼科门诊或配镜中心。青少年配镜时必须散瞳验光,以最小的度数达到最好的矫正视力为原则。并且,随着视力的变化要不断更换合适的眼镜,一般6个月至1年就需到眼科门诊或配镜中心验一次光,绝不能“一镜定终身”。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屈光近视眼手术目前已经很成熟。治疗近视的手术有多种类型,其中准分子激光手术最常见。但这种手术有它的适应条件,一般要求年龄在18岁以上,屈光度数稳定2年以上,且无其他眼病及眼科手术经历的患者才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供稿单位: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作者:李革 重庆医科大学教授
审核专家:毛弋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