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距今约2.4亿年的完整恐龙化石,有望为我们揭示更多恐龙时代的秘密。然而,在古生物复原的历程中,也曾闹过不少乌龙。这些误解和错误不仅有趣,也反映了科学探索的曲折与不易。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各单位注意,各单位注意,前方高能准备!”

看骨骼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一号选手

看这狰狞的獠牙,

日本漫画家村田雄介曾把它画成这样

↓↓

二号选手

看头骨的形状,

有人认为这是个独眼巨人

↓↓

三号选手

这个动物曾被好事者组装成“大海蛇”

↓↓

然而,这些猜测,只能说是“大型翻车现场”。

(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吗?我们文末揭晓哦~)

既然如此,我是不是可以怀疑……我们看过的古生物复原图……会不会也有乌龙?

接下来,我们cos一把“名侦探”,看看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复原古生物,先把POSE给摆好

残缺不全的化石,

层层掩埋的现场,

有时甚至只有足迹……

古生物学者却要还原出

千万甚至上亿年前的历史。

在复原古生物时,

能用的“道具”只有化石。

化石越完整,

它被复原后就更接近于原貌。

可是,

在长期的地质变迁中,

想要挖掘得到完整的生物化石太难了。

在通常情况下,能有30%的骸骨保留至今就已经让人很庆幸了。很多时候,我们得到的可能只有一小块骨骼以及牙齿,甚至很多生物连一块完整点的化石都没有。

但科学家们仍将它们复原了出来,把它们从冰冷的化石变成“有皮有肉”的生物。虽然翻过很多次车,比如

丢失了鼻子和耳朵的猛犸象

↓↓

脖子差点能打结的海爬蛇颈龙

↓↓

早期电影《原子怪兽》中的恐龙长这样

↓↓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要提到古生物研究中一个重要定律——器官相关律,即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机能是相互联系和一致的,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换句话说,动物体内的一个器官适应于某种机能,其他器官也必然相适应。

这样,科学家只要对一只爪、一片肩胛骨、一条腿骨、一个肋骨或其他任何部位的骨头进行考察,就可以判断出它属于哪类动物的一部分,也可以据此推断这一动物其他部位的特征。

以我们最为熟悉的恐龙来说:恐龙化石被发现的时候一般会比较散乱,满地都是,科学家们必须得先把它们组装起来。

首先要对每块清理好的化石进行描图,描图之后再把它们拼装在一起,摆出一个符合其物种特点的姿势。

比如这种

↓↓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恐龙标本

最高的为阿纳川街龙

在这一步中,如果化石保存比较完好,可以直接测量比例,建立该生物站立姿态的骨架草图。

如果化石保存并不完整,或者缺乏足够的颅后骨骼化石材料,就需要扩大参考范围,利用同属内的其它物种、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或者形态最为接近的生物,以求最大限度还原骨架形态。

POSE摆好之后,

下一步就是为骨架增加肌肉

肌肉的复原主要依赖于现代动物解剖学知识,我们今天看到的古脊椎动物的复原,其肌肉结构大多数是参照现生动物来的,比如重塑草食性恐龙时就会参考大象和犀牛。

事实上,古生物的肉体虽然早已消解,但也不是全无踪迹。骨骼上的许多凹陷和凸出都是肌肉留下的痕迹。

在组装好的骨架上把这些痕迹全找出来,然后一一对应,就可以推算出这具骨架的大致肌肉走向。

在复原剑齿虎的肌肉时,考虑到它需要用颌骨、犬齿和前肢压制大型猎物,所以它的咬肌以及颈部和四肢的肌肉必定很发达,这些肌肉的分布也就会与相应骨骼上的凹陷和凸出相匹配。

复原鲸鱼时也会通过运动的需求来反推肌肉的样子:

为了支撑鲸鱼头部的上下活动,它必须要有一组强大的肌肉,来从头骨枕部连接到它的到脊椎上。而这块肌肉大概就长这样

↓↓

海豚的后颈肉

图片来源:《鲸和海豚》书籍

那么,古生物到底是什么色的呢?

即使我们知道了所有远古生物的体态形状,它们的颜色也是个谜。

不过,科学家总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他们利用动物体表极薄的蜡层、沟、缝以及黑色素体等结构,与现生动物做对比,重建或推测古代动物的颜色。

比如:通过蛇化石中的磷酸钙中保存的真皮色素细胞(黄色素团、虹膜色素团和黑色素团)与现存爬行动物色素细胞的数量和位置比较,得到其真正的颜色。

↑↑

中新世彩颌蛇化石

↑↑

复原的彩颌蛇体色

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深色皮肤?

这是由于黑色素细胞相比于其他色素细胞更加稳定,这导致了科学家们经常把已经灭绝的动物涂成黑棕色。甚至,有时候化石里明明没有保留黑色素细胞,大家也习惯性地首选黑棕色。

事实上,哺乳动物的骨骼、牙齿、蹄、角都能提供它不同方面的信息,包括食性、体型形态、栖息环境等。研究者也能从完整的化石保存、古老的洞穴岩画、生存环境、个体发育过程等情况判断生物的体色。

我国东北平原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成员化石

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一些关键化石被发掘,之前的复原图很大可能被推翻。

比如,百年前的学者不会想到现在为恐龙披上了羽毛。

艺术家笔下的华丽羽王龙复原图

(Brain Choo绘图)

生物复原图的修正,使我们更加接近那个曾经鲜活的失落世界。而将这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那些跋涉在荒野之地、深埋于实验室的古生物研究人员,用他们的双手为我们重现了一个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动物王国。

看到这,是不是对古生物研究者的好感蹭蹭的往上涨,也想在古生物的广阔海洋中游泳?

古生物专业了解一下。虽然在本科阶段直接开设古生物专业的大学不多,如北京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但其实很多大学的地学专业也有涉及古生物学知识。

这门学科一方面是从宏观上开展古代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灭绝,及古地理、古生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另一方面是从微观上运用化石切片、CT扫描和电脑建模分析等新方法,研究古生物的身体结构、个体发育和新陈代谢等。

当然,也有我们今天说的古生物复原,也许某一天,你对古生物的研究成果就能让我们看到更加鲜活的远古时代哦!

看骨骼猜动物答案大揭晓

一号选手是不张嘴就很“憨憨”的河马

↓↓

二号选手不是“独眼巨人”而是长鼻子大象

↓↓

三号选手是鲸类的祖先“龙王鲸”

↓↓

来源: 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