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网络上频频爆出一个又一个刺激人眼球的“大瓜”,许多网友也调侃自己“仿佛是瓜田里那只上蹿下跳的猹”。为什么我们这么热衷于“吃瓜”?“吃瓜”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吃瓜”会上头?
为什么“吃瓜”会上头?因为“吃瓜”来自于人的两种本能需求,一个是收集本能,另一个则是抱团本能。
所谓“吃瓜”,说接地气点是聊八卦,说通俗点是好奇心,说高雅点是求知欲。吃瓜吃瓜,这里的“瓜”指的是一种信息。但是,如果“吃瓜”只是单纯地获取或交换某种信息,那啃的可能是瓜皮,没有直捣瓜瓤那最甜的核心。因为“吃瓜”的重点也有两个,一个是“什么瓜”,一个是“怎么吃”。
1.收集本能:为什么“吃瓜”容易上头?
多巴胺是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原因,也是“吃瓜”上头的最强助力。“吃瓜”之所以与多巴胺相关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咱们祖先遗传下来的收集本能。
我们史前的祖先们不仅要收集物资,还要收集信息。生活在要啥啥没有,野兽遍地走的年代,即使再小的信息,都可能会要了一族人的小命。
基于生存的需要,我们祖先的大脑发展出了以多巴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和奖赏系统。大脑会分泌多巴胺,驱动我们去“探知周边信息”。如果是“重要信息”,则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奖励”我们去获取更多信息。
这种“重要信息”也包括八卦。八卦不仅是闲言碎语,更是一种社交保障系统。人是群居生物,一个人为了能在人群聚集的社区中安然生活,就需要保证人与人之间是真诚相待、互帮互助,而不是尔虞我诈、互相坑害。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多个研究发现,人类平均来说有百分之八十的清醒时间都是在他人陪伴下度过的,我们平均每天要花6~12小时跟他人交谈,而其中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内容又与某个具体的人相关。这么做并不是闲得没事干,而是通过信息交换来保障生存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八卦信息本身就是一种生存无虞的信号,“社交信息”对于生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流言蜚语、小道消息让人们在生理上获得多巴胺分泌带来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还得以识别“威胁”和“重要”,知道什么人和自己持有相同的价值观,什么人不值得信赖,什么人要离得远远的,间接帮助我们建立了一个社区的道德行为标准,进而保证了社区的安稳,也保证了自己生活的安定。
因此,花边新闻,尤其是违背道德的事情,最让“生活有点平淡,需要一点刺激”的我们上头。
2.抱团本能:人类更钟爱一起吃瓜
著名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指出:“知情就是力量。”当某个重要信息是“我知而你不知”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对事物、对他人的支配力。
当然,仅仅“我知道”,没有告知对象,支配力量也发挥不出来。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吃独食不如共分享快乐,一起吃“瓜”才最甜。
即使在史前,“八卦”也是祖先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内容,因为涉及关键救命信息的分享:“嘿,孩子,那条很漂亮、会‘嘶嘶’叫的长条条不能碰,隔壁的尼安德特小孩昨天就被这个‘嘶嘶’咬死了”或者“嚯,隔壁的尼安德特老兄啃了自家小弟一条胳膊,咱们还是和丹尼索瓦人组队迁徙吧”等等。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如果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给B,就无法让B知道C不靠谱,也就无法说服B与自己组团打怪,那么自己收集的这条信息也就毫无用处。
我们的祖先早就看清现实,那就是单打独斗的存活率要大大低于团队合作。因此,自然进化把归属需要写进了我们的基因里,而抱团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归属需要。所以,当有人想和你“一起吃瓜”时,其实是在向你发出邀请:咱们抱团吧!
为什么“吃名人大瓜”更上头?
有时候,吃明星、名人的大瓜比看一本精彩的小说还要让人上头。
1.“名人大瓜”帮我们节省了很多想象力
看小说时,人物的形象和特点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力,根据作者的描述勾勒出一个轮廓,但也仅仅是轮廓而已,脑海里的主人公似乎都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朦朦胧胧,有点飘渺。
而明星的大瓜,给瓜友们提供了一个锚点,主人公长什么样?身高多少?声音好不好听?穿衣风格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很明确,我们不需要再耗费多余的脑力去想象,只需要用鼠标点开页面,跟从文字描述,就可以在脑海里播放生动、精彩的大片。
2.“名人大瓜”不用前情铺垫和保证了安全
明星和名人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你认识,我认识,同一个圈的人都认识,在交流“大瓜”时,能省掉很多背景介绍和前情铺垫,只需要一句简单“诶,你听说那个谁昨天爆瓜了吗?”就能直奔主题、交流信息、展开讨论、发表看法。
我们无需再小心翼翼、偷偷摸摸,也不用担心被主人公发现和被他人指摘“长舌妇”,可以放心说、大胆说,因为很安全。
3.“名人大瓜”让我们获得了自我和心理的平衡
名人所处的名利场,拥有我们普通人难以触及的光鲜亮丽和纸醉金迷,但无孔不入的网络媒体又让我们每天得以窥探他们的一举一动和生活点滴。这就逼迫我们不得不每天看着他们“起高楼”,看着他们“宴宾客”,而我们却不是其中一个。
当我们与某方面不如自己的人比较时,会增强自我满足感和提升自我价值感;但是,当我们与某方面高于自己的人比较时,即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向上社会比较(upwardsocialcomparison),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满意度就会大大降低,让幸福感跌入谷底。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因此,看到名人“楼塌了”那一刻的快乐,虽然带了那么一些些幸灾乐祸,但并非是我们道德不够高尚,同理心不够强,更多的是从中找到了自我和心理的平衡:“你看,虽然我没他帅,赚钱比他少得多,但我对你专一不家暴呀!”
这让我们依然能怀抱着“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希望,继续安安心心工作、踏踏实实生活。
4.“名人大瓜”拓宽了情感维度和丰富了生活经验
看名人的“大瓜”,就像看一个故事、一部电影、一本小说,在跟进“瓜”的起承转合中,我们也得以代入其中一个角色,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和心路历程,从主人公的经历中获得启示,让我们看到:
如果自己碰到类似的情形会产生什么样的体验?
如果采取类似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遭遇类似的困境该如何应对?
我们可以从中体验到在现实生活中想要回避和害怕的东西,也替代性经历了一直很好奇但由于种种现实和原因没有完成或无法完成的事情,间接长了见识还不用付出代价,拓宽了我们的情感维度,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帮我们免除了很多“试错成本”。
这也许是“PDF瓜”更让人们沉迷其中的原因,因为完整程度和细节披露媲美小说,而且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非虚构”,隐隐中让人们产生“也许我大姨的朋友的儿子的同学就认识瓜中主角”的连结感,现实中带了点刺激,刺激中带了些真实。
总之,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天生就喜欢八卦。不管喜欢与否,不愿承认也罢,人类就是多管闲事者的后代。
我们在“吃瓜”时,不是单纯地看热闹或看笑话,而是在审视自己的生活、关系、态度和信念;而当我们和他人“一起吃瓜”时,不是简单地交换信息或闲言碎语,而是在满足归属需要的同时也建立自我和他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因此,“吃瓜群众”看的不是热闹,而是人生。
参考文献
[1]Dunbar,R.,1998.Grooming,Gossip,andtheEvolutionofLanguage.HarvardUniversityPress,Cambridge,Mass.
[2]McAndrew,F.T.,n.d.Gossipisasocialskill–notacharacterflaw[WWWDocument].TheConversation.URLGossipisasocialskill(accessed9.26.16).
[3]丁倩,张永欣,周宗奎.社交网站使用与妒忌:向上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及自尊的调节作用.(2017),心理科学,40(3),618-624.
[4]莉萨·克龙.(2022).写作脑科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丹尼尔·利伯曼,迈克尔·E.朗(2021).贪婪的多巴胺.北京:中信出版社
[6]迈克尔·加扎尼加.(2016).人类的荣耀:是什么让我们独一无二.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作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苏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