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要是有老人的话,可能经常会听到提醒,说是洗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洗洁精,要不然后果可就严重了,轻则不孕不育,重则癌症缠身。
如果上网再一查,就会发现这样的说法还真是相当普遍,而且不少媒体也有过正式的报道,调查发现有一些洗洁精的甲醛超标。甲醛被认为具有潜在的毒性和致癌性,那么洗洁精里有甲醛,真的会致癌吗?
洗洁精当中
为什么会出现甲醛呢?
这主要和洗洁精的配方有一定关系。
与很多人的直觉不同,**洗洁精通常不能起到杀菌的功能,早些年的洗洁精尤其如此。**因为人们使用洗洁精,就是为了去除餐具上的油脂,要实现这一点,只需要含有表面活性剂即可。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既能和油结合又能和水结合的物质,有了它们,油和水就实现了“水乳交融”。表面活性剂的种类非常多,有最基本款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也有进阶款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钠,面对数千种选择,找到毒性很低成本也低的品种并不难。
除了表面活性剂以外,通常只需要再加点香精调调气味,一款洗洁精就做出来了。
但是,这样做出来的洗洁精,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容易滋生细菌。直到现在,市场监督对于洗洁精这个品类进行抽检时,菌落数超标仍然是最普遍的问题。
甲醛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使用的,因为众所周知,甲醛的水溶液叫福尔马林,是一种特别好用的防腐剂。在法规不健全的年代,用甲醛来给洗洁精防腐杀菌,就成了不少低端洗洁精的基本操作**。**
洗洁精
甲醛的含量有标准
但是甲醛的毒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甲醛超标的问题也很快被注意到,相关的法规也逐渐出台并完善。
国家标准GB 19430.1是针对洗涤剂出台的规范,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这个标准1994版本的名称是《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剂卫生标准》,其中并没有涉及到甲醛(以及和甲醛关联的甲醇)。到了2015年,20多年未变的标准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标题改为了《洗涤剂》,其中专门增加了甲醇与甲醛的标准。
按照标准中的分类,洗涤剂分为A类和B类,A类可以用来直接清洗食品,B类则是用来清洗餐具,日常生活所说的“洗洁精”其实就属于B类洗涤剂。在A类洗涤剂中,甲醇和甲醛的含量都不得超过0.05%,B类则是要求不超过0.1%。
在GB 19430.1-2022这一版更新的标准中,甲醇和甲醛的检测限沿袭了上一版的数字。
因此,只要是正牌的洗洁精,在产品中出现甲醛超标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不用甲醛
洗洁精的抗菌性能怎么保证呢?
**实际上,新型抗菌剂的种类也已经非常多了。**按照GB 19430.1-2022的要求,洗涤剂中的防腐剂,要符合GB 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的范围。
换句话说,只要牙膏里能用的防腐剂,在洗洁精当中就可以使用,其中包括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三氯卡班、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等。这里的防腐剂,主要就是要起到杀菌抑菌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些新型的表面活性剂也已经具备了防腐的效果,尤其是季铵盐类的表面活性剂,例如苯扎氯铵、苯扎溴铵,它们也都收录在牙膏允许使用的防腐剂中。所以,对于当今的洗洁精产品来说,想要实现不用甲醛就实现防腐的功能,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
根据洗涤剂的国家标准规定,洗洁精这类B类洗涤剂甲醛含量要求不超过0.1% 。因此,只要是正牌的洗洁精,在产品中出现甲醛超标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文字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杨玥(实习生)
责编/张雯
来源: 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