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宇航局宣布向蓝色起源公司和航海家空间公司追加9950万美元资金,为商业低地球轨道目的地(CLD)研制商业空间站。无独有偶,美国宇航局的航天安全咨询小组曾表示,商业空间站的开发时间非常紧迫。后来美国宇航局又表示,如果商业空间站进度不尽人意,将考虑让国际空间站在2030年后继续发挥余热。从近期一系列报道来看,虽然美国宇航局想复制商业飞船的成功经验,但美国商业空间站大概率要“跳票”了。
商业空间站:
美国宇航局的美好愿望
目前近地轨道运行的两个空间站,无论是美俄主导的国际空间站,还是中国建设运营的天宫空间站,都是政府航天机构管理。空间站虽然是载人航天的标志性里程碑,但它不仅建设费用高,维持运营也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美国宇航局已经有了商业货运服务的成功案例,商业乘员运输项目中,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也表现相当不错。2019年美国宇航局推出近地轨道商业化战略,首先是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更多商业应用,最终目标是由商业公司研制和运营独立的载人空间站。计划未来国际空间站退役后,美国宇航局只作为客户购买商业空间站服务,这样既省下研制运营空间站的大笔资金,又激励商业航天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2021年公布的商业低地球轨道目的地(CLD)计划。
比格罗空司的太空酒店概念曾风行一时
美国是一个极度追求商业化的国家,商业空间站很符合美式价值观。对于美国这个商业立国的国家来说,商业空间站可不算标新立异。早在商业低地球轨道目的地计划正式提出前,美国比格罗公司就提出了建设商业太空酒店的设想。比格罗公司的BA330和BA2100大型充气式太空舱模型在各种航天展会上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被视为载人空间站的发展方向。比格罗公司不仅收购了充气太空舱技术,还自掏腰包发射了起源Ⅰ号和起源Ⅱ号充气式试验舱,并拿到美国宇航局的合同,研制了BEAM充气式试验舱。BEAM现在还挂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试验。遗憾的是新冠疫情严重打击了比格罗家族的酒店主业,比格罗空间公司自2020年3月起就解雇了所有员工,已经关门了。
比格罗空间公司并不是商业空间站的“独苗”。国际空间站项目经理迈克尔·苏弗雷迪尼从美国宇航局退休后,2016年创立公理空间公司,雄心勃勃地进军商业载人航天,宣布将建造商业载人空间站。在商业低地球轨道目的地计划正式提出前,作为国际空间站商业化的一部分,2020年2月28日,美国宇航局授予公理空间公司价值1.4亿美元的固定价格合同,要求提供至少一个居住舱段,对接到国际空间站,专门用于开展商业应用。公理空间公司计划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将这个舱段分离,成为自由飞行的独立空间站。2021年商业低地球轨道目的地计划正式提出后,我们熟悉的航天公司老牌如洛·马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诺·格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空客航天公司,新贵如SpaceX公司、蓝色起源公司、内华达山脉公司等都群起响应。美国宇航局推动商业空间站的本意是好的,看起来美国商业公司也很积极,但未来美国的空间站真会百花齐放么?
尴尬的现实:
波折不断“跳票”在即
美国宇航局的商业低地球轨道目的地计划虽然大张旗鼓,但优先级并不高。美国载人航天最重要的是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然后是维持国际空间站的正常运营,商业低地球轨道目的地计划只能“敬陪末座”,这一尴尬处境为日后该计划的“跳票”埋下了伏笔。美国各家航天公司的参与,看起来蜂拥而上,但认真投入的并不多。
2021年3月的报道提到,美国宇航局希望商业公司研发建造新的空间站,拨款最多可达4亿美元!您没看错,每年国际空间站运营需要约40亿,而商业空间站未来几年只有4亿预算,这也太少了。更令人无奈的是,这4亿还不是给一家公司的。2021年12月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选定3个团队研制商业空间站,分别是蓝色起源公司和内华达山脉公司的轨道礁空间站项目、纳米支架公司和洛·马公司的星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诺·格公司基于天鹅座货运飞船的多舱式空间站项目,其中蓝色起源公司拿到1.3亿美元,纳米支架公司拿到1.6亿美元,诺·格公司拿到1.256亿美元,3个团队的合同总价值4.156亿美元。这么点钱自然无法吸引老牌巨头的真心投入,甚至连蓝色起源公司这样的新贵都不放在心上。
星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效果图
星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最早出现变局。洛·马公司负责为星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研发制造大直径的充气舱段,但星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大型加压舱段后来改为金属壳体设计。2023年8月,纳米支架公司的母公司探险家空间公司正式宣布和欧洲空客防务航天公司合作,由空客公司制造大型金属加压舱,洛·马公司出局。2023年10月,诺·格公司宣布,它已经放弃独立的空间站项目,选择加入星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诺·格的作用也变为提供天鹅座货运飞船。至于规模直追国际空间站的轨道礁空间站,2023年10月美国宇航局发布新闻称,已经为任务节点支付了2400万美元,但同时CNBC报道称,轨道礁网站很久不更新,该项目目前也还没有招聘人员。稍后蓝色起源公司和内华达山脉公司表示,两家公司将继续进行商业低地球轨道目的地计划的第一阶段合作,今年年初追加资金中又分到4200万美元,继续进行商业空间站项目的开发。
星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计划于2028年发射升空,2022年轨道礁空间站更是定下了2027年开始发射建造的目标。公理空间公司的空间站起步最早,研制脚步最扎实,原定2024年发射的第一个名为AxH1舱段基于成熟的MPLM舱段设计,已经开始正式制造,但实际发射时间推迟到2026年。只通过系统设计评审的星空间实验室空间站,以及刚进行结构爆破试验的轨道礁空间站,实在看不到2028年甚至2027年发射的可能。美国商业空间站极有可能跳票,无法在2030年接过国际空间站的重任。
未来前途未卜,
谁能扛起空间站大旗?
美国宇航局对商业空间站的投资太少,相当于商业公司主要靠自掏腰包干活。美国社会推崇商业化,大公司并没有多少家国情怀,收到钱少,自然对商业空间站项目不重视。如果美国宇航局不能追加足够的预算,美国商业空间站项目在大公司手里必然继续“雷声大、雨点小”。美国宇航局的商业货运和乘员项目能先后成功,并非它的商业化战略有多么高明,2005年参与商业轨道运输服务投标的众多公司也不乏波音和洛·马这样的大公司,但他们直接用业余爱好者都看不过去的竞标方案做样子,要不是出了个真心搞航天的SpaceX公司,美国宇航局推动航天商业化从一开始就可能失败。
轨道礁商业空间站效果图
现在商业空间站项目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美国宇航局的前期研发合同金额不大,未来商业空间站运营前景也不明朗,无论是洛·马、波音等老牌公司,还是蓝色起源等“老气横秋”的新贵,对“钱景有限”的商业空间站积极性都不高。蓝色起源公司过去20年做事极为拖沓,即使他们把轨道礁空间站视为最优先的项目,全力投入,也不可能在2027年开始发射。探险家空间公司旗下的纳米支架公司首次承接这么重量级的项目,即使有空客防务航天全力支持,星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进度也令人捏一把汗。
美国商业空间站的发展中,最类似当年SpaceX公司的其实是比格罗空间公司,但2020年2月底国际空间站附加舱段合同给了公理空间公司,成为“压死比格罗空间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比格罗老爷爷酒店本行又赔钱,只能忍痛放弃这个分公司。
公理空间公司行事稳健步步为营,很有老牌航天公司的风范。公理空间站舱段耐压壳体由巨头泰雷斯阿莱尼亚意大利公司制造,这家公司还生产了天鹅座飞船的耐压壳和国际空间站节点舱,估计AxH1舱制造不至于出问题。然而传统航天的软肋是高成本,当年商业轨道运输服务竞标中,和SpaceX公司同时中标的是Kistler公司,K-1火箭的分包商精英云集,但K-1火箭研发开支大进度慢,迫使美国宇航局最终不得不对Kistler公司忍痛割爱,由轨道科学公司取而代之。商业空间站计划中,现在最靠谱的是公理空间公司,如果未来公理空间公司“掉链子”,就没有合适的替补了。
未来“星舰”改造的商业空间站或许是美国宇航局的“救命稻草”
幸运的是,对于载人航天来说,SpaceX公司是避不开的“大象”,如果该公司的“星舰”研制成功,从“星舰”衍生为空间站是顺理成章的。2023年6月商业空间能力协作-2协议下,美国宇航局选择SpaceX公司研究“星舰”作为商业空间站的可能性方案,计划2028年通过初步评审。如果其他公司尤其是稳健的公理空间公司出现问题,“星舰”空间站恐怕就将是美国宇航局商业空间站仅剩的“救命稻草”了。
来源:中国航天报微信公众号
来源: 中国航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