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在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发生比较普遍,主要原因为阳光直接暴露不足、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在寒冷的冬季,户外活动减少,维生素D缺乏率较其他季节增高。本文将为您介绍维生素D的作用及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方法。

一、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维持机体钙、磷平衡,并参与体内免疫代谢。人体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内源性维生素D。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紫外线的光化学反应等产生维生素D3,即内源性维生素D。人体维生素D的另一来源是食物,多脂肪海鱼等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

2016年“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建议,以血清25(OH)D为维生素D营养判定指标,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25(OH)D<30 nmol/L]、维生素D不足[25(OH)D 30~50 nmol/L]、维生素D充足[25(OH)>50 nmol/L]三个等级[1]。

维生素D缺乏症,主要表现在骨骼疾病,在儿童表现为佝偻症,成人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症。另外,维生素D缺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自身免疫疾病有一定关联[2]。

二、维生素D缺乏风险因素

阳光照射不足:紫外线的照射时间和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季节、海拔、纬度等。秋冬季节比春夏季节维生素D合成少,海拔越高皮肤合成维生素D越多[3]。长期缺乏户外活动,可能导致维生素D合成减少。

饮食不当: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少,多脂肪海鱼、动物肝脏、奶制品中含量较丰富。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会加快体内维生素D分解代谢,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

疾病史:影响维生素D需求量增加、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的疾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肝病史、厌食症等;高血磷、高血钙、高钙尿症、低甲状旁腺素血症等。

特殊人群: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有跌倒史和/或有非创伤性骨折史的老年人、肥胖儿童和成年人(BMI≥30 kg/m2)等,存在维生素D缺乏风险[4]。

三、如何预防维生素D缺乏?

保证阳光照射: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皮肤充分暴露于阳光下,每日接受30 min阳光照射即可满足人体维生素D的需求。建议高频率而不是长时间晒太阳,树阴下也可以得到紫外线散射。普通玻璃可阻挡90%以上波长300 nm以下的光线,不建议隔着玻璃晒太阳或涂抹防晒霜[5]。应避免剧烈阳光曝露导致晒伤,婴儿避免阳光直射。

调整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常见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有鱼干(红鳟鱼、大马哈鱼)、奶酪、沙丁鱼罐头、香菇、鸡蛋、动物肝脏等,也可以通过配方奶粉、维生素A/D强化牛奶等营养强化食品进行补充。

补充维生素D制剂:对于特殊人群、饮食不足和阳光照射不足的人群,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优先选用维生素D3制剂。妊娠和哺乳期的女性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每日补充 400 IU。65岁及以上老年人,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每日600 IU[5]。不同年龄的儿童都需要每日补充维生素D至少400 IU[6]。也应避免过度摄入维生素D制剂导致中毒。

监测维生素D水平:以血清25(OH)D作为维生素D的检测指标[7]。一般不需要对儿童[6]及健康成年人[7]进行常规检测。有长期阳光照射不足、相关疾病史(如骨质疏松症、慢性肾病、肝功能衰竭、吸收不良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等)、长期服用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检测血清25(OH)D水平[8]。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有跌倒和/或有非外伤性骨折史的老年人、肥胖等特殊人群建议检测血清25(OH)D水平。对于正在补充维生素D的患者,治疗后需要通过检测血清25(OH)D评估治疗效果[8];应避免长期、大剂量地使用维生素D。如采取大剂量冲击疗法,需注意监测血清25(OH)D,防止维生素D中毒[2]。

维生素D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补充维生素D时,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增加户外活动,度过阳光健康的冬天。

参考文献:

[1]MUNNS C F, SHAW N, KIELY M, et al. Glob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Nutritional Rickets [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6, 101(2): 394-415.

[2]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 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J]. 2023, 17(4): 245-52.

[3]孙晶晶, 卢文雅, 牛彩云, 等. 兰州地区22161例人群维生素D水平与性别、年龄、季节、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J]. 2023, 29(06): 840-6.

[4]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J]. 2018, 11(1): 1-19.

[5]廖祥鹏, 张增利, 张红红,等. 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J]. 2014, (9): 1011-30.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 [J]. 2022, 60(5): 387-94.

[7]BERTOLDO F, CIANFEROTTI L, DI MONACO M, et al. Defini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Vitamin D Inadequacy: Suggestions, Recommendations, and Warnings from the Italian Society for Osteoporosis, Mineral Metabolism and Bone Diseases (SIOMMMS) [J]. 2022, 14(19): 4148.

[8]PLUDOWSKI P, TAKACS I, BOYANOV M,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J]. 2022, 14(7): 1483.

来源: 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