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青少年的接力。生于最好的时代,同学少年,朝气蓬勃。示范性科普研学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近日,全国十佳科技创新校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赴贵州开展了两期研学实践活动。真实感受、实地体验、动手实践......同学们感悟良多。

01

徐梓洋(七年级一班)

风从东方来,吹过华北广阔平原,吹到贵州层峦叠嶂的山林中,清爽湿润的风拂过处处山岩,伴随着同学们自由奔放的心,在黔地沐浴知识的光辉。

走进贵州地质博物馆,巨大的化石映入眼帘,海百合依附在浮木之上,岁月的印记深深烙在厚实的沉积岩上,展现在大厅中,让人心中阵阵惊奇感叹。深入化石开采地,亲身体验开采过程,大家睁大眼、悬着心,小心翼翼地观察每一块石头,尽管满身泥土,也停不下寻找的步伐。驱车前往“中国天眼”,陡崖上斑驳的岩石是FAST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痕迹。漫步在巨大的天眼之上,颗颗精细的零件呈现眼前,心中不禁为中国科技发展自豪骄傲。

丰富多彩的地下化石资源,让我们更了解大自然,更珍惜化石资源,更热爱祖国大地;举世瞩目的科技工程,让我们深入科技前沿,感悟科学家精神,感受国家科技强盛。这次活动,我在艰苦的锻炼中提高了自己,在美丽的风景里陶冶了情操,在团队合作中丰富了友谊。

02

王皓琪(七年级八班)

今天,我来到了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这里有我国自主研发,直径达到500米,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是一个神奇的天文观测基地。

中国天眼的射电接收器就像一个巨大的锅盖,可以接收来自宇宙的信号。站在观测平台,看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中国天眼显得格外壮观。我不禁感叹,这些中国英雄们简直太令人敬畏了。我震惊!亲眼目睹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奇迹。当巨大的望远镜开始运转时,馈源舱向着宇宙的声音前进,捕捉到遥远星系的信息。我被这壮丽的景象深深震撼,仿佛自己也融入了宇宙的浩瀚之中。这一切让我更加相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就能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为人类的科学进步贡献力量。

03

韩佳雯(七年级四班)

2024年1月19日,我们来到了贵州。在这五天的研学之旅中我们收获了知识、快乐和友谊。在此次研学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牙舟陶、喀斯特地貌、贵州龙、3D打印、中国天眼FAST的知识。我们捡化石,亲手制作了牙舟陶,拓印出了贵州龙,制作了贵州龙化石模型。我们学习到了南仁东先生不懈奋斗的精神。还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们团队协作制作了队旗、拼搭天眼模型。团队学习的方式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快乐,还让我们的友谊变得更加深厚,更让我们懂得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们十分荣幸地接触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牙舟陶;尽自己的一丝微薄之力认识和保护了古生物化石;并在参观天眼后,立志为我们亲爱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不得不说,贵州用它独特的魅力把我们深深吸引住了。这里的山水、人文、天文都让我们为之着迷。

04

王拓凝(七年级五班)

此次的天眼之旅,让我与天眼之间不再陌生,我也领悟到了那份只属于国之重器——天眼的浪漫。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他放弃国外高薪回到祖国,用一生的心血建设天眼。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们有祖国,也有一颗赤子之心。他身上发生的每一件生活琐事都感染着我们。“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南仁东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天眼精神,为祖园天文事业撑起一片新天地。 走近天眼,属于大国重器的那种威严呈现在每个人眼中。走在天眼上的每一步,都心情振奋。那时,我就在想,悬在空中的馈源舱、震撼的反射面、六座耸立在大窝凼中的支架到底凝结了多少中国人的智慧与艰辛。从科学家到底层建设工人,每位参与天眼建设的人都是当知无愧的英雄,都是最可爱的人。

“穿越时空的对话”示范性科普研学活动由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科普研学专委会指导,新华网、中国科技教育联合科普研学专委会成员单位(华科乐创)共同组织实施。

来源: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