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脑卒中抑郁?

脑卒中抑郁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障碍,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并发症,主要表现:情绪低落、对什么事物都提不起兴趣、自我否定、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等。此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均可造成不利影响。据统计称,约有30%的脑卒中患者会并发此症,若不及时进行对症干预,可导致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甚至可导致患者自杀。

2.脑卒中抑郁的发生机制?

目前,导致此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单胺能上行投射系统、前额叶皮层下回路受到破坏、HPA轴出现异常、神经可塑性、促炎症因子及谷氨酸神经递质发生变化均与此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3.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心理康复要点有哪些?

(1)加强健康宣教

为了预防和改善脑卒中抑郁,应该提前开展此方面的健康宣教,而且宣教对象不局限于患者本人,还应包括患者家属。就患者而言,可通过讲座、面对面交谈和讨论等形式进行宣教,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能听懂,而且要多讲一些精神卫生知识,以使患者能够正确的看待自身疾病,认清自己当前的情况,认知到积极配合治疗对改善病情的重要意义,不要对病情过于悲观。此外,还有一些患者担心自己的病情给家人造成负担,或是担心病情复发或恶化,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抚。对于患者家属而言,更应该进行全面的宣教,这是由于,多数患者家属都没有真正的接触过此类疾病,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饮食、运动等护理做的不到位,在心理上也无法和患者达成共鸣,无法真正的理解患者的痛苦,这些行为也是导致患者抑郁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指导患者家属系统的学习脑卒中相关知识,使其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理想患者的处境和不良情绪,进而给予患者更科学的照护,更多的理解,为患者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进而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2)加强基础护理

心理康复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繁杂,如果在不了解患者的前提下盲目开展心理康复,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开展心理康复之前需要加强基础护理,收集患者各方面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性格特点、所从事的工作(行业)、家庭成员情况(是否结婚?有没有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以往的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及心理需求,平时还应该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使患者能够敞开心扉,讲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心理康复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心理康复效果。

(3)注意沟通技巧及服务态度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脑卒中抑郁患者。在进行心理康复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技巧、温和的服务态度十分重要。在与脑卒中抑郁患者沟通时尽量要和他们分享一些积极的信息、释放一些积极的信号,这样也能给予患者积极正向的引导,尤其可以多分享一些脑卒中康复效果好的案例信息,这样一来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也有利于消除患者心中顾虑,改善其抑郁情绪。此外,要使用文明用语,注意讲话时的语气、语调,不可态度冷漠,更不可恶语相向,可以通过唠家常、谈天气、唠患者感兴趣的话题等方式拉近与患者的关系。对于患者在日常康复训练过程中取得的“好成绩”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便恢复患者的信心,改善其抑郁情绪。如果患者深陷抑郁情绪无法自拔时,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法来缓解其抑郁情绪,如与患者下棋、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患者播放他们喜欢的影视作品等。

(4)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

多数脑卒中患者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反应力/行动力下降等,这也给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居多不便。而这些后遗症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情绪,一方面,自己无法完成以往看似简单的事儿(如自己如厕),另一方面,又不愿意麻烦别人,这些都会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因此不仅要多与患者交流,还要善于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困难,并积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并且还要向患者表达:他们并是别人的“累赘”,不要有思想包袱。

本文作者:河北省卢龙县医院 曹玲

来源: 健康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