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是,对于很多小伙伴而言,春节不仅是一年一度,阖家团圆的节日,还是一年一次的大型“渡劫”现场。

什么时候能升职?

对象找到了吗?

年终奖发了多少?

……

仅此这些,对于许多人而言,还都不是难以应对的,“感情深一口闷”“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春节期间亲朋聚餐,疯狂劝酒的社交场合,才是众多“一杯倒”人士心中的“噩梦”。

年关就在眼前,一波敬酒大会正在前来的路上,“谁都不服就扶墙”的大好青年要在酒桌上找一条“活路”,需要知道哪些事?接下来,就跟着胖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酒量不好可以练?

不少朋友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酒量可以越练越大。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一个人的酒量好坏,与他的酒精代谢能力密切相关。

那么,问题来了:人体代谢酒精统共分几步?

答:分三步。

第一步:把酒倒进嘴里。

第二步:酒精进入消化道后,通过粘膜吸收入血,其中一小部分酒精被直接排出体外,进入各组织器官进行代谢,其余的大部分则需要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并通过肝脏进行代谢。

第三步:酒精在肝细胞细胞浆内,在乙醇脱氢酶(ADH)的作用下,经过脱氢生成乙醛。再进入肝细胞线粒体,由乙醛脱氢酶(ALDH)的催化下脱氢生成乙酸,最后,乙酸在人体内转化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人体内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编码ADH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编码ALDH的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研究者经过分析鉴定,发现ADH的编码基因有至少6种基因型,可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由不同的亚单位组成,尽管只相差了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但催化活性却相差很大。

而ALDH有至少5种同工酶,目前已经确认在人体肝脏中存在的有4种,其中只有位于细胞质中的ALDH1和线粒体中的ALDH2能够催化乙醛代谢。编码ALDH2的基因也具有多态性,当基因型为GG时,酶的活性强,乙醛代谢速度快,而GA、AA型基因编码的ALDH,酶活性较弱,乙醛容易在人体内聚集产生毒害作用。

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酒精代谢能力的大小与其体内ADH和ALDH两种酶的活性和效率密切相关,而这些都是由基因决定的。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评定自己的酒精代谢能力。所以,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尝试一下,说不定就能获得科学认证的免酒金牌了!

除了喝酒,火锅、烧烤、川菜这些“项目”在亲朋聚餐中出场的频率也在不断增高,很多朋友肯定就会好奇,能吃得了“变态辣”却受不了“白酒的辣”?同样都是辣,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白酒的辣≠辣椒的辣

在生理学中,除了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家族中还有第五位成员——鲜味。我们常说的“辣味”,却并不在基本味觉之列,而是一种“痛觉”。

不过,即使同为痛觉,产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们在吃辣椒时会觉得辣,是因为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其中的活性成分和人体内感觉神经元的香草素受体亚型1(VR1)结合后,会产生灼烧的痛感,也就是所谓的“辣”,而大脑收到信号,会认为我们正在被灼伤,开始释放内啡肽用于镇痛,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类似于使用吗啡之后的“快感”,这也是人们会对辣椒上瘾的原因。

而白酒的“辣”,很多人都以为是因为它的酒精度数高,这一观点其实是“冤枉”酒精了,因为纯酒精尝起来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辣味”。白酒中除了酒精和水,还有脂类、醛类、酸类、酚类、糖类等物质,正是这些物质,造就了白酒各不相同的风味。其中,醛类物质(主要是乙醛)会刺激神经纤维,是白酒辣味的主要来源

白酒酿造现场

发酵温度过高,辅料用量过多,没有经过清蒸就直接用于生产……都有可能导致酒中的醛类物质增多,因此人们也一直致力于减轻白酒的辣味,例如民间流行的“烫酒”,就可以通过促进乙醛(沸点约为20℃)的挥发,减轻白酒的辛辣口感。

所以,白酒的“辣”和辣椒的“辣”还真是不一样的

民间偏方能治醉酒?

醋,牛奶,蜂蜜水……许多酒量欠佳的小伙伴,为了预防自己“临阵醉酒”,或是准备酒后“养生”,会用上各种民间,试图让自己摆脱醉酒的困扰。

那么,这些传说中的“解酒神器”,究竟有没有用

能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让人感觉口腔湿润,同时,醋本身有大量的水分也能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是,醋和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有刺激性的乙酸乙酯,再加上食醋本身的酸性,很可能会加剧酒精对胃粘膜的损伤,引发急性溃疡出血。

蜂蜜水也只能缓解醉酒后的脱水状态,对加速酒精代谢没有帮助,因而也无法起到真正意义上的解酒作用。

至于牛奶和酸奶,因为可以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酒精吸收,并保护胃粘膜,但也只在少量饮酒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牛奶和酸奶需要在饮酒前半小时左右服用。

看来这些民间偏方也是不管用的,所以,想要在酒桌上“存活”,唯一的方法就是少喝或不喝,对劝酒行为坚决说“不”,才是最有效的解酒方法。如果实在抹不开面子,又没有装醉的演技,不如像胖科一样,祭出酒桌上的终极“杀器”——使不得,我吃了头孢!(头孢和酒精会引起致命的双硫仑样反应)或者在酒精饮料上桌之前,抢先一步把车钥匙拍在最醒目的位置,毕竟,谁能忍心“逼迫”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可爱酒后驾驶呢?

又是一年新春到,在此给各位朋友拜年啦!

来源: 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