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
南方人对雪有着别样的喜爱
正应了那句“物以稀为贵”
但是即便天公作美冷空气来袭
有时候也就是一点雪花草草收场
“鹅毛大雪”的盛景
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鹅毛大雪”似乎是北方高寒地区的专利
其实,也未必是那么回事
在人们的想象中,好像高寒地区才是“鹅毛大雪”的故乡。但需要指出:空中的温度在0℃以下并接近0℃时,雪花的并合能力特别大,很容易使许多雪花互相联结起来,形成较大的雪片,以湿雪的形式降落下来。这说明了,“鹅毛大雪” 并非高寒地区的专利。
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水的凝华是指水汽不经过水,直接变成冰晶的过程。按照降水量强度,降雪分为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四个等级。
小雪
指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降水量级为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
中雪
指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在500~1000米之间,地面积雪深度为3~5厘米,24小时降雪量达2.5~4.9毫米。
大雪
指下雪时能见度很差,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地面积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厘米,24小时降雪量达5.0—9.9毫米。
暴雪
当24小时内降雪量≥10.0mm的降雪过程。
如果有降雪而没有形成积雪,则一般称之为“零星小雪”。有时降雪量会远大于1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和预报也参照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两个等级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这两个概念。
鹅毛雪花大多是“拼接”的
↓↓↓
所谓的鹅毛大雪,其实并不是单个雪花,雪花从云中下降到地面,路途很长,多个雪花很容易互相攀附合并在一起,这种由许多雪花粘连在一起,甚至经过多次的合并而形成的大雪片,就是我们所说的鹅毛大雪。我们见到的从天空中降落的单个雪花晶体的直径一般为0.5至3毫米,但经过多次合并形成的大雪片,最大的直径可达15毫米左右。
温度越低雪花反而越小
↓↓↓
雪花晶体的大小,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密切相关。天气越冷,气温越低,雪花晶体越小,在天气十分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其直径往往不到0.05毫米。气象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观察:当空中温度–8℃至–5℃时,形成棱柱状冰晶;当–5℃至–3℃时,形成针状冰晶;当温度为–3℃至0℃时,生成薄薄的六角板状冰晶,可见,在温度为–3℃至0℃时,雪花形状最大、最完整。在非常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反而很小,几乎肉眼看不见,只有在阳光下闪烁时,人们才能发现它们像细粉状,这种雪被称之为干雪。
**强冷空气易诱发大雪 水汽条件更重要!**↓↓↓
云层是孕育雪花的地方,大范围深厚的云层才是孕育大范围降雪的地方,而那些步伐稳健的寒潮或强冷空气的南下,为出现大雪、甚至局部暴雪提供了温度条件。
水汽条件越好,雪花也会越大。我们知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空中的水汽条件比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汽条件要好很多,往往冷空气南下,所带来的降雪范围和降雪量要比湿度小的北方地区要大,有时漫天飞雪,十分壮观,甚至达到暴雪级别。
话说北方这几天的降雪
把大家激动坏了吧!
趁着这大雪天
我们再来涨涨降雪的知识
来源 | 气象e新
参考资料 | 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视频网、气象知识
来源: 气象e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