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 菱角菜,护生草、地菜

功效 | 凉血止血,利尿除湿

熟悉荠菜这种植物,还是从母亲用它煮鸡蛋开始。

原因简单,小时候,我总爱偏头疼。那时,孩子的小病小痛,大人们都依靠食疗偏方,有些偏方真能够缓解疼痛,有些还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至于毫无疗效的,孩子也借助偏方吃了那个时代的紧俏食物。譬如,煮鸡蛋。儿时,荠菜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而鸡蛋可不是随便可以吃到的。家中母鸡并不少,每日的鸡蛋都被母亲攒起来,攒到一定的数量卖给供销社。偶尔老人孩子病了,或者家中来了客人,才可以吃到炒鸡蛋或煮鸡蛋。

儿时的那个春天,我头痛好几天了,母亲不知从何处听到荠菜煮鸡蛋的偏方。看着母亲摘回荠菜,是否可以缓解我的头疼,并不在意,而是全神贯注地盯着灶台,看着热气在我的眼前飘过。其实,煮鸡蛋的时间并不久,而我的感觉却很漫长,我数着秒在等待。
煮鸡蛋时,母亲用勺子把鸡蛋皮敲出裂痕,鸡蛋煮熟后,剥去七零八碎的蛋皮放入碗中,倒入煮鸡蛋的汤水,让我先吃蛋再喝汤,荠菜的清香浸入鸡蛋中,味道很特别,一个鸡蛋轻松吃下,而那碗煮鸡蛋的汤却用了好久才喝下。

望着锅中绿莹莹的荠菜,好奇地问母亲:“这是啥菜?味道清香。”“荠菜。”母亲回答。“为啥叫荠菜?”“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你姥姥告诉我它叫荠菜。”母亲有些不耐烦。我识趣地停止发问。

成年人无知或无心的回答会扼杀孩童的好奇心,而我并没有放弃追根问底。

见到外婆后,翻出心里的疑惑问她,外婆告诉我:“为啥叫荠菜,我还真不知道,但荠菜煮鸡蛋,我听我姥姥给我讲过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拉扯外婆的衣襟:“姥姥快讲给我。”

外婆一边低头缝补袜子,一边说:“相传很久以前,老百姓常年风吹雨打,时常头痛。神农路过人间,告诉百姓用鸡蛋和荠菜一同煎煮,果然医好了百姓的头痛病,所以,荠菜煮鸡蛋治疗头痛的习俗便延续至今。”

渐渐长大,从阅读中了解。明人王磐所著《野菜谱》中就有荠菜的诗句:“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来不停手。而今狼藉已不堪,安得花开三月三?”对照诗句,想到了小时候与伙伴们一边玩耍,一边挖荠菜的情景。那时,孩童持着铲子挖来挖去,并不在意挖了多少野菜,而是喜欢伙伴们一起挥舞铲子的感觉,挖野菜一半是为了食用而去挖,一边是为了玩耍当作游戏。春暖花开时,伙伴们常常这样在山野间奔来走去,且乐此不疲。我想,与如今抱着手机且足不出户的孩子们比起来,我的童年是何等的自由和快乐。

但是,荠菜名字的由来还是谜,一直藏在心里。

荠菜,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喜欢田野、路边及庭院生长。植株伏地而生,茎生叶丛中,茎上有小毛,小毛是它防身的武器。这个武器很小,动物们讨厌这个小武器,自然敬而远之。荠菜的叶片密成丛,或裂或羽,或仅作齿状凹缺,每一片叶子都像一把把边缘凹凸不平的锯子。深绿色的叶子贴着土地,感受着大地的呵护,叶片又如一圈辐射状的天线,源源不断吸收太阳的光芒。它的叶片尝一尝略有苦,微苦的味道可是荠菜自我保护的杀手锏。因为动物吃了苦,就不会去吃它了。荠菜的根扎入土壤很深,甚至比地上部分高出两倍,这样荠菜就可以喝到清澈的地下水源。荠菜耐寒,能够经受低至1℃的低温,却也能生机勃勃,为此,成为古诗词里的常客。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春》诗句:“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冬天春来,冰雪消融,春风和煦,融化的冰雪湿润了土地,墙角的荠菜都已经生根发芽了,这首诗歌正是荠菜生长环境的一种写照。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荠生济济,故谓之荠。”济济,是众多之意。后来,“济”字偏旁的三点水,被草头偏旁(艹)取代,“济”就成为“荠”字。荠菜还有别名“护生草”。该书引用了佛家的解释:夜晚点油灯时,用荠茎作“挑灯杖”,能避免蚊虫和飞蛾骚扰,具“护众生”作用。荠菜的英文名称“Shepherd's purse”,说来也很有趣,Shepherd含义之一是“牧羊人”,Purse的含义之一是“钱包”。荠菜和牧羊人的钱包,风马牛不相及,两者为何会在同一个英文词汇中出现?究其因似乎也有道理,荠菜的果荚略呈三角形,体积很小,其形状有些类似古欧洲某些地区牧羊人的钱包,为此,便借用其名了。

如今,诸多野菜中,荠菜称得上是佼佼者,提到吃野草,首先会想到荠菜。“食药同源,荠菜在冬,益肝明目。”这是荠菜高光价值的体现,尤其在冬末初春,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又是养生的良药。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还能有效增强人们的体质。郑板桥有诗云:“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嘉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每年春季时,草长莺飞,鲜嫩的荠菜破土吐出芽孢,这正是荠菜味道最鲜之时。

这个在农田间默默生长的小生命荠菜,看似小巧,其营养价值不容小觑,实则是一个养生的宝库,若药用价值更高,被视为“菜中甘草”。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荠菜的多种药用价值,荠菜性味甘平,它可和脾,可利水,可止血,可明目……孙思邈的观点,荠菜能够清热解毒,利于肝脏健康,特别适合在冬季食用以预防寒冷天气带来的不适。古代中医中,荠菜一直被视为具有独特养生效果的食材。它的营养价值丰富,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A和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维生素K则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此外,还含有硫化物,这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名医别录》记载:“荠菜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记载:“荠菜凉肝明目。”《本草纲目》最早记录:“荠菜明目,益胃。”原来荠菜可益五脏,可做灵丹。

荠菜春天开花,它的花朵雪白如碎米,开得密密麻麻,带着一股清香,荠菜就靠着淡淡的香吸引蜜蜂和蝴蝶等昆虫来为它授粉;它有四片花瓣,小花瓣看上去像天使的小翅膀,柔软而可爱,有六枚雄蕊,且四长二短,这些正是十字花科植物重点的特征。荠菜是无限花序,无限花序的开花顺序是花序轴基部的花先开,而后向上依次开放。花序轴能较长时间保持顶端生长能力,能继续向上延伸,并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所以它可以长到很高,长得高是优势,可以开出很多花,自上而下,花开始衰败,这也是无限花序的特征,之后发育成了可爱的心形果实,这种扁扁的角果,很容易传播,果实三角状且倒生,果实就它是种子,落到哪里都能生长,荠菜靠着这些种子的无限数量繁殖生存下来。小小的种子藏在茎上心形的子囊中,种子未成熟时,是透明的,成熟后,是金黄色的。种子待在子囊里,是安全的,因为人们常会把心形的子囊看成叶子,不会去摘它。

荠菜深藏的营养价值,在烹饪中彰显出来,荠菜与猪肉同食,是最佳搭配,不仅平衡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还能使菜肴更加美味。尤其荠菜饺子,猪肉三分肥七分瘦,这样的肉质既鲜美又不油腻。在调馅时,可添加生抽、老抽、蚝油等调料,但不要过多,以免掩盖荠菜的天然鲜味。肉食者多食荠菜可清理肠胃,为此,荠菜又有别称“清肠草”。一位亲属,工作繁忙,三餐不固定,尤其晚饭吃得多些,久之身体虚胖,血脂高,无意中听说,荠菜可以调整清肠,之后每周都吃上几顿荠菜饺子,不久体重有所下降,连他的血脂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食用荠菜要趁早,不能等到开花,嫩叶时味最美,待开花时咀嚼不烂,影响味道和消化。民间也有谚语:“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端到普通餐桌的荠菜只是绿色的蔬菜,留在文人笔下的荠菜便成了野蔬佳肴,我国有着悠久的食荠菜历史,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以及医药著作里,都有关于荠菜的记载。最古老的两部诗歌集《诗经·谷风》和《楚辞·悲回风》中都有荠菜的身影,古代就已经形成了“荠菜文化”,以荠菜喻君子,表明君子志向高洁。荠菜象征着不畏严寒、隐忍低调不张扬,诸多文人墨客都为它作赋。
如今,一些野菜都可以人工栽培,但是,娇贵的野菜,一播种就开始了繁琐的管理程序,要施五花八门的肥料,要三天两头地浇灌,而荠菜不一样,如同乡下的孩子,不管生存条件多差,都能倔强地生长,其原始蓬勃的生命力,令人感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陈凤华

来源: 陈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