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随着HPV知识的普及,很多人认识到了其对人体的危害。不少人在感染HPV后感到诚惶诚恐,迫切地想要寻找到治疗的药物和解决的办法,而**“通过补硒提高免疫力,从而清除HPV病毒”就是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种方法。在一些电商输入关键词:“HPV”或者“免疫力”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跳出一个关联字:“硒”,与之相关的产品更是琳琅满目。那么,补硒真的对提高免疫力和清除HPV有效果吗?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分析
先说答案,这个答案是否定的。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有效清除HPV,补硒无法直接清除HPV。
HPV病毒主要依靠人体免疫力清除
HPV,也就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只感染人类,它有200多种亚型,根据其组织亲嗜性可分为皮肤类和黏膜类,后者又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与99.7%的宫颈癌相关,而后者主要和尖锐湿疣相关。除此之外,HPV还与外阴、阴道、肛门、男性的阴茎以及口咽部的癌前病变和癌变有关。
虽然HPV与这些肿瘤的关系如此密切,但我们也不用谈虎色变,HPV从感染到最终癌变可能需要持续5~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癌变的风险。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宫颈病变一般是先有HPV感染⇒慢性宫颈炎(黏膜慢性炎)⇒CIN1⇒CIN2⇒CIN3⇒宫颈癌,CIN1-CIN3为癌前病变,如果进展到CIN2-CIN3,我们会考虑宫颈锥切术等手段来阻止病变进展,而在此之前,我们主要还是依靠身体的免疫力来清除病毒。
硒与免疫力的关系
硒 (Selenium)是一种重要的超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具有很多种生物学功效,现已发现超过30种硒蛋白,参与到人体机能代谢的许多途径当中。当人体抗氧化作用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时,衰老会明显加速,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并及时将其清除,通过抗氧化的作用延缓机体衰老。
研究发现,一些具有造血和免疫功能潜能的组织(包括肝、脾和淋巴结)中存在相对大量的硒,间接证据表明其可能与一部分免疫功能有关联性。当组织内储存的硒耗尽时,细胞免疫功能会受损,这种现象在HIV感染者中也有出现。如果硒元素重度缺乏,可导致骨骼肌功能障碍和心肌损伤,还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免疫功能受损、大红细胞症及甲床变白等问题。除此之外,适当补硒对部分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心血管都是有正向作用的。
补硒能否清除HPV?
在肿瘤相关领域,虽然流行病学统计和动物研究发现硒可能有预防癌症的效果,但是在人体的随机对照实验当中,并未发现硒可以降低癌症的总死亡率或发病率。目前也无任何科学证据支持硒可以直接清除HPV病毒或者降低与之相关的宫颈病变风险。至今为止,各大相关指南或者循证医学数据库,均未将补硒与清除HPV或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挂钩,甚至提都没有提到它。当然,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也期待后续能有高质量的研究来验证高硒状态与HPV病毒的关联性。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过量补硒或引起中毒
硒是维持人类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超微量元素,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的推荐,成人硒推荐摄入量为60ug/d,可耐受最高剂量为400ug/d,如果超过910ug/d,就有硒中毒的风险。
由于ug是非常小的计量单位,因此补硒的摄入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安全地带非常窄,一不小心就有超量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叫它“超微量元素”的原因。
硒中毒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脱发、指/趾甲改变、精神状态改变、视力丧失和周围神经病变。因此我们更推荐大家从食物中去获取硒元素,这样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比方说鱼类、贝类、肝脏、红肉、鸡蛋和乳制品的含硒量是比较高的,可以适当摄入,但也不要过量补充,均衡营养是最重要的。而真正的缺硒人群,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HPV正确预防方法
回到HPV的问题上,既然补硒没有实际意义,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科学家们做了两件事来尽可能降低HPV的危害:
1、发明了HPV疫苗,从源头上阻断HPV感染,减少致癌风险,比如九价疫苗可以预防90%的宫颈癌。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2、定期的宫颈癌筛查策略,能够及时地发现宫颈病变,尽早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这两项措施,已经让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使其成为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可以预防的癌症。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的就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减少压力,从而提高抵抗力,清除HPV病毒。
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其主要靠机体免疫力清除,补硒并不能有效清除HPV病毒。另外,适当补充硒有益身体健康,但超量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补充。
参考文献
【1】Schiffman M, Castle PE, Jeronimo J, Rodriguez AC,
Wacholder S.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 Lancet. 2007 Sep 8;370(9590):890-907. doi: 10.1016/S0140-6736(07)61416-0. PMID: 17826171.
【2】Institute of Medicine (US) Panel on Dietary Antioxidants and Related Compound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Vitamin C, Vitamin E, Selenium, and Carotenoi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00. PMID: 25077263.
【3】 Look MP, Rockstroh JK, Rao GS, Kreuzer KA, Spengler U, Sauerbruch T. Serum selenium versus lymphocyte subsets and marker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infection. Biol Trace Elem Res. 1997 Jan;56(1):31-41. doi: 10.1007/BF02778982. PMID: 9152510.
【4】Ishida T, Himeno K, Torigoe Y, Inoue M, Wakisaka O, Tabuki T, Ono H, Honda K, Mori T, Seike M, Yoshimatsu H, Sakata T. Selenium deficiency in a patient with Crohn's disease receiving long-term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tern Med. 2003 Feb;42(2):154-7. doi: 10.2169/internalmedicine.42.154. PMID: 12636234.
【5】Vinceti M, Filippini T, Del Giovane C, Dennert G, Zwahlen M, Brinkman M, Zeegers MP, Horneber M, D'Amico
R, Crespi CM. Selenium for preventing cancer.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8 Jan 29;1(1):CD005195. doi: 10.1002/14651858.CD005195.pub4. PMID: 29376219; PMCID: PMC6491296.
【6】UpToDate: 膳食微量元素概述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翁若鹏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治医师
审核丨兰义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策划|钟艳平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