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癌,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生物标志物筛查逐渐成为肺癌早发现和早诊断的新途径。生物标志物筛查在肺癌早发现与诊断中的重要性、应用及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呢。
生物标志物是反映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变化的一系列生化指标。在肺癌领域,一些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可作为肺癌的辅助检出和诊断工具。目前临床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等。这些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种肿瘤标志物(CEA+CA15.3+CYFRA21-1+SCCA+NSE+ProGRP)联合检测肺癌的灵敏度可达88.5%,特异度可达82%。这意味着这种检测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肺癌患者。然而,这些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效果尚未得到大规模临床数据的支持。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价值。
除了传统的肿瘤标志物检测,近年来肺癌自身抗体谱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逐渐受到关注。人体免疫系统能对正在生长的肿瘤产生免疫反应而产生特异性自身抗体。经过系列筛选和组合优化,多种自身抗体谱检测在肺癌早期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首个用于肺癌高风险人群筛查的无创性血清检测工具——包含7种肺癌自身抗体谱(p53+GAGE7+PGP9.5+CAGE+MAGEA1+GBU4-5+SOX2)的检测试剂盒已于2015年获批上市。这为肺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其在肺癌癌前病变检出中的作用。
此外,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外周血微小RNA等新型生物标志物也在研究中。这些新技术在无症状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中具有潜在价值,但目前尚缺乏优于影像学检查的临床证据,因此尚不适合单独用于肺癌筛查与早诊。
尽管生物标志物筛查为肺癌的早发现与早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仍面临许多挑战。首先,大多数生物标志物在肺癌中的特异性不高,可能导致误诊。其次,许多生物标志物在癌症早期阶段的表达水平较低,难以检测。此外,生物标志物的稳定性、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期待生物标志物筛查在未来的肺癌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公众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