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政府就提出了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随之,地方上纷纷响应,广大养殖户逐渐减少了化学投入品的使用,转而开始使用水质改良剂。

当前,水产投入品市场可谓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产品质量更是良莠不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EM菌概念及其相关产品日渐为市场所消化接收。然而,由于监管不力等因素,EM菌产品在逐渐占领市场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养殖户对其使用效果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其实,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同人们对EM菌的认知模糊、不甚了解其工作原理密切相关。EM为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首字母缩写,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等人提出。


比嘉照夫教授

他们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研发,并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制剂。这一制剂含有多达10个属80余种的微生物,涵盖了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以及光合细菌等种类。

由于其中包含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种群,且性能稳定、功能齐全,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多方的关注,好评连连。我国在引进这一菌剂后,将相关技术在环保、种植和水产等领域进行了大力推广(主要用于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接下来,再来了解下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作为水污染防治中的棘手问题,已困扰我国环保界多年,主要是指水体中以氮和磷为代表的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发的水质污染现象。

一般而言,当水中无机氮和总磷的浓度各自达到0.3毫克/升和0.02毫克/升水平时,即可认定为富营养化状态。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不仅局限于经济损失层面,更会破坏生态文明建设。

2007年夏,太湖蓝藻大爆发,致使无锡全城自来水受到污染。部分市民处于恐慌状态,多家超市矿泉水、面包和方便面等食品饮料被抢购一空。当年,仅是国家层面的拨款就达几十亿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岛附近水域浒苔爆发,奥运帆船赛场受到影响。国家花费几十亿元,并动员了山东和江苏两省的数千条渔船出海打捞,方将此次“浒苔危机”化解。而上述两起藻类大爆发致使水体严重污染事件的根源均是富营养化,其影响和危害由此可见一斑。

近年来,海水养殖多以高密度模式进行,片面追求高产,致使养殖环境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问题即商机,借此各型EM菌剂纷纷登台渔药市场,且均以富营养化问题解决为己任。

但是,它们都玩得转吗?EM菌剂是否有效,终究还是要从其构成讲起。由上可知,EM菌剂是由不同特性、功能和种属的微生物复合而成,不同配伍的菌剂,其水质净化效果必定存在差异。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首先要尽可能长的保持其中各种群微生物的生物活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存活是一切功用的前提。为此,以芽孢杆菌为代表的,具备硝化、反硝化,以及聚磷能力的多种适应于(或可耐受)不良环境的微生物被先后筛选出,并投入EM菌剂研发之中。

其次,对于惯以“集团军”方式作战的微生物而言,要想取得预期的水质净化效果,菌剂中的活菌数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GB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对市售农用微生物菌剂中的活菌数量进行了规定,要求合格的EM菌剂产品每克(或每毫升)微生物总数不得小于两亿CFU(Colony-Forming Units,菌落形成单位)。

此外,除了生物活性和活菌数量,EM菌剂的施用方式对其效力发挥也存在较大影响。通常用作水质改良剂的EM菌剂多分次(每次间隔数天)、持续施用,并且不可与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药剂混用。

除了用于水质净化,EM菌剂还可作饲料添加剂之用,其使用方式是将新开封的EM菌剂拌料投喂(开封一周以上的菌剂不建议使用)。通过这样的处理,不仅可以为饲喂动物补充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还可以提供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多种促生长因子和酶类,进而提高其免疫力,改善适口性,一举多得。

通过以上的介绍,想必大家对EM菌及其制剂有了新的了解。只有科学合理的将不同种属和功能的微生物进行配伍,最大程度发挥各自功用,EM菌及其制剂方能物尽其用,而这也正是微生物工作者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

-END-

*本文为《胖魔王的微生物阵地》(微信号:nldxhjwswx)首发,任何媒体转载时须保留《胖魔王的微生物阵地》名称及微信号。未经许可,严禁对包括标题在内的任何改动。

*文中图片大部分引自网络,如不慎侵权请告知。欢迎朋友们就内容进行斧正,一切为了更好的科普。

来源: 胖魔王的科普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