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水平怎么确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怎么科学缓解?有人总是通过重复洗手来减少焦虑或痛苦,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这些问题,都与人的心理健康相关。

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而如忧郁、狭隘、嫉妒、惊恐、残暴、敏感、自卑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只不过表现程度有时轻,有时重。

保持心理健康不仅有益于个体生理上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个体形成良好品质,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为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增进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学习了解改善心理状况的技能,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推出“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和谐健康”专项答题活动。

公众通过答题,将学习了解到心理健康有哪些实现条件,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情商的科学理解,职业倦怠、晕轮效应、产后抑郁、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的科学解读等。

本期专项答题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水平,了解相关知识技能,得到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信博物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来源:北京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来源: 北京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