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从小到大的小零食,干脆面必须算一个。曾风靡一时的小零食--“小浣熊干脆面”,食品外包装上印着一只胖乎乎、长着长尾巴和小花脸的小浣熊。蓝蓝的天空,黄绿色的玉米地,戴着彩色帽子的棕色小浣熊正要鼓掌;蓝天白云下,挺拔的松林中,棕色白肚子的小浣熊举着火炬奔跑……这款小食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霸占了各大小卖铺的销售冠军,因此小浣熊被冠以“干脆面君”的雅号。

或者人气太旺,抑或因为长得略像,总有人将这位“干脆面君”和小熊猫混为一谈。最有名的乌龙案例当属电影《功夫熊猫》了,主角熊猫阿宝的师傅、翡翠宫掌门,人称“小浣熊师傅”,但官方介绍里明明白白地写着:原型为小熊猫。

小浣熊是一种生活在美洲的动物,杂食,善于爬树,智商颇高,经常游荡在城市中翻垃圾桶、偷猫粮,实在是个惹祸精,被不少北美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小浣熊前后肢都长有5个指趾头,能够分开,因此,能捕捉到水中的虾和螃蟹。它经常用前爪捕食和吃食,使用前爪几乎同猴子一样灵活。奇怪的是当捕捉到这些小动物时,小浣熊要先洗去这些动物身上的泥土再吃,而且它在吃其他食物之前也总是要把食物放在水中洗一洗再吃,因而得名“小浣熊”。

小浣熊为什么要把食物洗过再吃?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出于小浣熊本能的一种习性,如同狗有往土里埋食物的习性、伯劳鸟有往树枝棘刺上串挂小动物的习性一样,这些习性是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在动物的习性中,食性变化是最快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小浣熊的生活十分喜欢清洁才这样做的。小浣熊头短面宽,颊部呈圆形,有一月形白斑,白色的唇好像戴了口罩。富有光泽的体毛,背部棕红色,胸腹及四肢黑褐,蓬松的长尾巴上环绕着黄白相间的九道环纹,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它们为“九节狼”。小浣熊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白天隐匿在石洞和树洞中,晨昏活动频繁。小浣熊全身的毛由灰、黄、褐等色混杂在一起,脸上有黑色的斑毛,眼睛的周围有一圈黑毛,就像戴着一副太阳镜似的。每年春天发情交配,怀孕4个月后产崽。从出生到一周岁,它要换3次“服装”:开始着白,一周后深灰,以后就逐渐变得和父母一样。小浣熊是杂食性动物,吃鱼、蛙和小型陆生动物,也吃野果、坚果、种子、橡树籽等。小浣熊经常在树上活动,巢也筑在树上。当受到黑熊追踪时,它就会逃到树梢躲起来。到了冬天,北方的小浣熊还要躲进树洞去冬眠。小浣熊经常会做出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它们会沿着楼房的落水管爬到楼顶的平台上,窥探放在那里的饲料桶;它们会跑到厨房里偷吃黄油,哪怕房子的主人就站在距离它2米外的水槽旁。

所以,无论是为了守护好童年的美好记忆,还是出于对小熊猫的尊重,以后可别再把小熊猫叫做“干脆面君”啦!然而,认错的事儿还没完,近些年又有一个小兄弟加入了这场“究竟谁是干脆面”的大混战,这就是貉。听到这个名字可能不少人都一脸懵圈:“这是个什么玩意儿?”但如果换一个词--狸猫,很多人可能就会有点印象了。狐狸一词,本是指“狐”和“狸”两种动物,后者指的就是貉。在东亚一些民俗传说中,认为貉与狐一样,都能修炼成精,甚至成为神的使者,会在月圆之夜用法术捉弄人。在人类印象里,狐多了一分妩媚和奸猾,而狸则更加呆萌,在传说中狸虽然会用法术,但经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的结局让人哭笑不得。小狸猫的外形胖乎乎的,脸型、形态和小浣熊、小熊猫有几分相似,最关键的是,它也有一张“小花脸”,所以也难怪不少人都把它们搞混了。那么怎么区分它们呢?

小熊猫的体毛一般是比较鲜艳的火红色或亮橙色,腹部的毛深色,怪不得在英文里它除了叫“red panda(红熊猫)”,还有个名字叫“Fire Fox”(直译是“火狐狸”的意思)。它们的脸相对比较圆,脸部的花纹偏浅白色,而且多数花纹并不连续,是独立的,尾巴上有5~6个浅色的环。小熊猫的手掌有“六个手指”,善于抓握,方便它们握着竹子吃。

小浣熊的毛色是灰色或深灰色,脸比较尖,脸部的花纹像是戴着一个透鼻子的口罩上再套了一个佐罗的黑面具,这个“面具”一直延伸到脸颊。尾巴上的环通常会超过10个,前爪的五指是分开的,可以抓握,比较像人的手。

小狸猫--貉的毛是棕灰色夹杂黑纹,四肢黑色,脸与小浣熊有点像,也比较尖。貉的英文名字就是“小浣熊狗”(raccoon dog),眼睛周围有一圈黑色花纹,但貉的尾巴上没有环纹。而且貉的前爪不分开,看上去和小狗的爪子很像,也不能抓握,通过这两点能很好地区分小浣熊与貉。

这三种动物都隶属于食肉目,然而在亲缘关系上,小熊猫和小浣熊更近一些。就在不久之前,小熊猫还属于小浣熊科,但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它们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小熊猫便被独立分为单独一科,即小熊猫科。而貉属于犬科,貉看上去也很像是一只胖胖的狗。

由于小熊猫以竹类为主要食物,所以前臼齿虽未减少,但食肉动物特有的裂齿几乎已丧失切割作用,上下各有两对的臼齿短而宽,上面有亮而粗糙的磨面,以适应磨碎坚硬的竹纤维,另外它还具有强大的咀嚼肌肉和与之相应的骨骼结构,从而增添其咀嚼的力量。小熊猫的嗅觉、听觉和视觉都不算太好,加上性情温和,自卫能力差,因而极易受到豹、云豹、豺和黄喉貂等天敌的伤害。遇到危险时,常发出“喔喔”的高声惊叫,然后逃到密林中躲避,万分危急时才会猛咬对方,或者直立起来,用前爪扑打。它在地面上行动迟缓笨拙,跑得并不算快,只有爬树的本领十分高强,一下子就能爬到很高很细的枝头上去,常常使得一些会爬树的猛兽也奈何不了它。在小熊猫的肛门附近有一个分泌腺,它常用这个部位摩擦树干、岩石等突起物体,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作为吸引异性或传达信息之用。在每年的6至7月,此时高山环境的季节相对平原地区来说恰为晚春,温湿度适宜,食物丰富,对于生活在高海拔的小熊猫来说正适宜繁殖后代。

最近有研究发现,小熊猫并不是一个物种,其实是两个物种:中华小熊猫和喜玛拉雅小熊猫。25万年前由于地理的阻隔,两个物种就在演化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开始了独立演化。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耕地的增加、捕猎等诸多人类活动影响,小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极度萎缩,这造成了小熊猫种群数量的严重下降。与此同时,小熊猫极易感染犬瘟热,感染后死亡率又极高,如果在一个地区内的流浪狗数量大幅增加,对同地区的小熊猫影响就非常大。据统计,在过去的20年间,全球小熊猫的数量骤降50%,目前我国两种小熊猫野生种群总数量在3000只左右,而喜马拉雅小熊猫种群总数量可能不到500只。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熊猫相比,小熊猫的生存状态非常令人堪忧,已经濒临灭绝:2015年,IUCN宣布,小熊猫的濒危等级由“易危”调位“濒危”。

来源: 江苏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