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2023年度,中国建筑科技馆(建筑博物馆)向社会公众提供展览展示、科普活动、研学活动、社会教育、文化创意等科普服务,累计开放307天,接待社会观众203233人次。

开展科普助力“双减”,累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进校园14场,走进湖北华一寄宿学校、武昌未来实验小学、光谷十六小学、东西湖先进小学、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武汉市花山兰园社区等大中小院校,服务学生超470人次。

开展主题日科普活动,全国科普日期间,在9月16日至9月19日,先后参加湖北省科普亮宝会“心中最靓的宝”活动、湖北省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洪山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馆内空中造楼机、斗拱等展品精彩亮相,并以图文展览、模型展品和科普体验活动为载体,以巡回展出的方式打造“流动科技馆”,荣获湖北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参加湖北省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展览,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悠久历史和现代建筑科技成果;在展示现场,科普团队带来的“搭建古建筑”“神奇斗拱”“解密鲁班锁”“刨花玫瑰”等经典科普课程,深受观众喜爱,驻足人群络绎不绝。10月20日至22日,参加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东湖论坛,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榫卯、佛光寺东大殿斗拱、空中造楼机、5G室内远程控制塔机4件(套)常设展品作为此次展会重要展品展出,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科技成就和新时代中国建造的“黑科技”。

公共科普服务公开透明,搭建“两微一抖”自媒体矩阵,通过微信、微博、抖音提前发布节假日开放信息、科普活动预告信息、教育活动信息、临展信息、常设展览改陈升级信息。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托“传承匠心”文化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者招募,累计注册474位志愿者,开展咨询引导、志愿讲解、协助社教课程开发及社教活动实施等志愿服务,荣获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主办的“志愿湖北情满荆楚”2023年湖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推出“小小讲解员暑期培训班”活动,招募通知一经发出面试名额瞬间报满,237名小选手参加海选面试;最终50名萌娃通过严格选拔脱颖而出,成为建筑文化“代言人”、建筑科普“小使者”。

中国建筑科技馆科普经费来源于举办单位自筹,2023年度科普经费1363.06万元,共有专职科普人员20人、兼职科普人员6人,科普志愿者320人;受到各类媒体报道236次,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报道42篇,湖北日报、湖北卫视、长江日报等省级媒体报道42篇;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升基地、湖北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强国学习驿站、湖北省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重要授牌13项。

二、特色工作

聚焦建筑行业,多措并举将建筑行业科技自立自强的行业实践、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展览资源。一是与中建三局、华中科技大学等行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紧密对接,对馆内现代建筑展厅进行改陈升级,从光辉历程——不朽丰碑、鼎故革新——建筑与建造、顺应致性——建筑与绿色三大部分,以多媒体展项、重点模型展示等方式,多维度呈现中国现当代建筑“黑科技”。二是举办“木构新景——从材料、建构到双碳背景下的新未来”展览,聚焦国家“双碳”战略,展示了传统木构建筑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的延续和新生。三是举办“中国民居——传统居住研究展”,邀请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14所高校参展,荟萃32件(套)展品、近200个民居案例,通过实物、模型、手稿、著述、图像、装置、沉浸式多媒体等形式,全面展示了中国民居的过去、当代与未来。

聚焦荆楚地区,多措并举打造建筑科技文化的形象窗口与建筑科普的行业高地。一是打造临展专家导览品牌,依托“木构新景——从材料、建构到双碳背景下的新未来”展览、“中国民居——传统居住研究展”,邀请中国工程院崔愷院士、参展建筑师、参展高校教授代表深度导览临展,解读展览背后的深层次科技文化内涵。二是打造科普教育双品牌,开展14场走进大学、小学、社区、福利院的“匠心课堂”,邀请崔愷院士、高校教授、业界专家,开展“木构新景·建筑对话艺术活动”“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再生”“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在影像时代下的再表达与传承”等主题的“鲁班讲坛”3场,共话木构建筑、传统建筑的行业实践、发展方向和可能路径。三是打造科普教育高地,接待武汉、宜昌等地的中小学研学活动,形成亲子活动、研学活动、劳动教育、党建团建四大科普活动体系,全年开展科普活动1226场,受众超近4.48万人次;同时与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馆校合作基地,对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院校将课堂搬到馆内展厅,搭建起了大学和科技馆的桥梁,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效。

三、问题不足

科普经费来源单一。作为企业举办的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场馆,中国建筑科技馆维持正常对外开放的基本保障支出高企,且暂未享受到国家财政拨款补贴,制约场馆科普质效提升。

科普质效有待提升。现有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缺乏行业资深科普人员的技能;科普资源来源渠道行业支持有限,科普展览缺乏专业人士审核、指导。

四、工作建议

加强科普体系建设。建议探索建立科普专业人才库,作为业界专家走上科普大讲堂,持续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单位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指导;探索建立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员单位交流会,按年度将会议落地在各成员单位,持续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专家讲座等,探索新时代科普工作新理念、新方向、新路径。

来源: 中国建筑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