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泛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反映江苏科技发展成就,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江苏省环境能源领域学会联合体开展“2022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经过学会和专家提名、初评和综合评审,有10项成果入选十大科技进展。现予以发布。

南京大学开展高效率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串联宽/窄带隙钙钛矿子电池构筑了高效率且低成本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并在电池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所制备叠层电池经认证的转换效率高达28.0%,创造了新的世界效率纪录,并首次超越了传统单结晶硅电池的最高效率。该技术的突破将促进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科学研究,推动相关光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商业化应用。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友好并网与消纳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该项目发明高功率密度变流与低疲劳损伤的海上风机常态调频技术,解决了变流器功率频繁大幅调节引发的风机疲劳损伤难题等。成果解决了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并网消纳难题,支撑江苏建成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制造集群,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苏国信靖江发电有限公司开展熔盐储能与大型煤电机组耦合集成技术研究。该项目基于煤电绿色转型需求及熔盐储能优势,提出熔盐储能耦合煤电机组灵活运行技术,提出熔盐储能与煤电机组耦合系统的容量优化匹配方法。项目打通了熔盐储能技术全产业链,以熔盐储能耦合系统项目示范,推广基于熔盐储能技术的绿色低碳电力系统应用,驱动江苏省内特色产业集群加速集聚,为实现江苏省乃至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南京天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径向离心透平ORC发电技术研究。项目将有机工质中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比市场上现有的轴流式透平或向心式透平效率更高。技术在国内外均为首创,填补ORC领域空白的同时,打破了行业技术壁垒,可以实现ORC整机的国产化。目前已在包括工业余热发电、地热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等多领域和资源场合使用。

中盐华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压缩空气储能发电关键技术开发、装备优化设计及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实现了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目标,并在2022年、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发挥重要调峰作用。项目基于盐穴储气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为研究对象,其利用低谷电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发电,从而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技术,实现了零碳排、零污染。

东南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城市低碳“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着眼城市建成环境中碳排放与环境综合治理和提升问题,系统构建了“理论—技术—产品—应用”全过程生态、节能、减碳的技术路径,系统构建了城市低碳“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关键技术体系与监测、管控平台。通过技术平台建设与工程实践应用,有力推动了建成环境的能源绩效评价、装配式建筑低碳技术研发、城市环境治理与修复等的设计决策,具有精准性、科学性和持续性,产生社会效益,推动学科建设。

苏州大学开展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技术研究。自主研发设计了高产率高效率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技术,利用高活性反应催化剂,一体化设计选择性识别膜电极,大幅度降低工艺成本,并联产氢气、氯气两种高附加值产品,相比传统氨合成技术,利润提升近10 倍。成果揭示新能源领域许多基础科学问题,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建立适应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创新污水处理技术工艺,重点突破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硫自养反硝化等11项(套)降碳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国际领先的低碳处理技术与工艺,建设全过程减污降碳的工程样板,科学建立行业碳排放管理政策标准规范,提出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系统解决方案,在全国率先实施行业碳排放管理。

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燃煤机组灵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对燃煤机组灵活运行时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燃煤机组灵活运行时机组热耗升高和供热能力降低等问题,为企业节约大量燃料成本,强化机组在新型电力系统和社会能源供应中稳定器的作用。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全国煤电机组升级改造实施方案》,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南京林业大学开展生物质固碳气化多联产绿色制氢新技术研究。项目提出基于生物质气化的高效绿色制氢定向调控策略,阐明农林生物质三组分与生物质炭调控机制,为生物质炭替代煤炭制氢提供稳定、绿色、优质炭源和热源。成果形成新型生物质制绿氢技术,可以替代煤制氢,为《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来源: 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