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专委会“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科普征集获奖作品(文章类)
作者:彭海莹 熊翅 谢红珍
单位:南部战区总医院健康医学科
你知道吗,《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关 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显示,小学阶段抑郁症检出率为 10% ,初中阶段检出率为 30%, 高中阶段检出率为 40% [1] 。这些 本该快乐成长的“ 小小少年 ”,不知从何时起 ,他们脸上失去了 笑容 ,变得不爱与人交流,经常发脾气,情绪低落 ,甚至出现极 端行为 … …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和 成长,更关联无数家庭的幸福, 以及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所幸的 是,这个社会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与 重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爱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哪三个正确做法要知道!
一 、正确看待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矫情 ,需要治疗。
很多家长听到孩子抑郁时,都会不解,认为现在各方面条件 都比从前好多了,怎么就抑郁了? 是不是医生诊断错了,还是孩子手机看多了,抑或是太脆弱了?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抑郁症不是矫情,而是疾病。抑郁症患 者的大脑中神经递质浓度不足或者信息传导不畅,因而诱发了情 绪感冒。就像人的身体会生病一样,人的情绪也 一样会生病 。 因 此不带着矫情的标签看待抑郁症,而以正视疾病的观点来对待并积极治疗, 才能早日走出心灵的阴霾。
二 、正确接受药物治疗:不要因为担心不良反应,排斥抗拒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是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常规治疗手段 。多部国内外临床指南建议,心理治疗作为这一年龄段轻 、中 抑郁障碍的首选治疗 。作为关爱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身边的家长、 老师或朋友,我们可以通过倾听 、安慰 、解释 、指导和鼓励等方 法去帮助他们, 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看见 、被听见 、被理解。
但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或持续轻度抑郁症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在专业医生评估后 ,加入抗抑郁药物综合治疗。
很多家庭在面临医生建议加入药物治疗时,因担心药物不良 反应,拒绝用药从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得不偿失 。虽然抗 抑郁药物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及时规范化治疗, 能控制症状, 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 。因此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权衡利弊,不一 味地排斥抗拒药物治疗,是每个青少年抑郁患者和家庭必须了解的知识。
三 、正确遵从医嘱服药:不自行停药或减量,提高药物治疗有效性。
青少年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后,有的服用了十天半个月似乎 没什么效果;有的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恶心 、呕吐 、失眠,甚至躁狂的现象等。遇到上述情况时,有些青少年患者或家 长会认为这类药品不良反应大,怕伤害孩子身体,未与医生沟通 就直接停药;有些甚至因此对医生的治疗方案或诊疗水平产生怀 疑,不再按约定时间进行复诊。其实自行停药 、减少药量等行为都是不正确的。抗抑郁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 、呕吐 、腹泻 、便秘 、头疼 、头晕 、焦虑 、失眠 、躁狂等 ,一般服用一段时 间后,不良反应会逐渐减轻 。 因此当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诉医生, 通过换药或调整剂量等方法,可减轻不良反应。
服用上述药品还有几点注意事项:
1 、足量 、足疗程使用。
大多数抗抑郁药起效较慢,需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应坚持用药,并且严格按医嘱服用。
2 、不要突然减停药物。
部分青少年在服药一段时间后, 自我感觉症状减轻,就自行减量或停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原因在于突然停药可 能会引起撤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姿态不稳 、眩晕或头晕;感知 觉改变(如因情绪低落而易哭泣等);腹部症状等 。撤药综合征的症状可能被误诊为病情复发 。 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切勿自行减药或停药。
3 、警惕服用此类药品有引发自杀的风险!监护人应妥善保管药品。
4 、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血糖 、泌乳素水平 、体质量 、 心电图等, 以及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让我们护佑青少年心理健康,共同守护我们的未来。也许我 们宽慰的言语,张开的双臂,会让身处低谷的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无论怎样绝望都始终相信, 人间值得。
参考文献
[1] 傅小兰,张侃,陈雪峰.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来源: 康复科普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