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科普工作

漳州科技馆绩效自评报告

一、工作情况

(一)开放接待情况

截止2023年11月,漳州科技馆免费开馆天数280天,接待观众总量8.3万人次。馆内基于展厅展览教育团体活动22次,其中来自校园、社会教育机构的青少年团体15次。

馆内开展线上科普活动8场,参与活动人数3.3万人次;线下开展科普活动66场,其中馆内开展科普教育活动31次,馆外开展教育活动41次,覆盖人数4.8万人次。

科普大篷车作为“轻骑兵”持续发挥辐射作用,灵活机动,足迹覆盖8个县区,开展活动41次,进校园34次,进乡村9次,进社区4次,普惠人数达到4.35万人次。

全年科普活动总量已达77次,是2022年活动总量(47次)的1.6倍,参与活动人数达到同比增长51%,整体活动数据与社会评价均有上升。

(二)助力“双减”科普工作情况

2023年漳州科技馆与学校积极联系,促进“馆校结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馆校合作面进一步拓宽。全年新增签约馆校结合学校4所,先后于平和县南胜中心小学建立“馆校结合乡村校园科普基地”,于漳州市实验小学建立“馆校合作校园科普基地”。立足场馆阵地服务青少年学生团体来馆参观15个;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为主要形式持续助力“双减”工作,为“为科学教育做加法”做好相关配套支持工作,共计进校园34次,服务学生人约3.96万人次。

(三)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2023年漳州科技馆结合各类节假日、主题活动日开展12场大型科普活动。春节期间,“华夏科技·喜乐元宵”主题科普活动中漳州非遗走进科技馆与科技联动,让公众在传承非遗中玩味科学;与“2023全国科技活动周——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期间开展5场科普活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点亮精神火炬”期间开展2场科普活动;“2023全国科普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连同“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开展“线上+线下”12场科普活动,活动参与人数3.6万人次;11-12月联合漳州市科协、漳州市教育局举办“我爱科技”青少年手抄报比赛和青少年故事演讲比赛,吸引本市4000多名青少年踊跃报名参与;积极参与各项联合行动,“践行二十大·健康享未来”全国流动科普设施联合行动8次,全省“奋进新征程,科普惠八闽”科技馆联合行动达到18次。

2023年,我馆科普活动呈现更多元化的主题选择,更深入的科普体验,更多方的合作共建趋势。2023年自主创新推出本馆“好奇心挑战”课程系列,将展厅资源与科普课程内容相结合,让课程参与者从展品及其实验过程引出问题思考,并对其科学内容进行探索延伸,深化科普体验。暑期开展“好奇心挑战之火箭飞上天”、“好奇心挑战之齿轮转啊转”等课程,获得不错反响。与此同时,加强与高校、企业等的合作,让课程的开发更具有活力与创新。2023年,我馆与ALVA Systems公司利用AR技术进行百科阅读课程教育2场,与漳州科能人工智能公司合作“你好,机器人”人工智能科普课程,吸引大量观众关注参与。6月4日,我馆与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合作举办“我是未来科技工作者,我与物理通个‘信’”全国科技工作日主题活动,将高校的教具设计和电赛资源,整合入我馆的展厅展览教育资源中,设定了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环节。通过本次活动为高校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科普教育实践平台,为其与青少年群体间搭建了一座交流与对话的桥梁,进一步扩大了科普社会影响力。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2023年漳州科技馆公众号重视门户形象改造,优化菜单导览,加强公众号活动推广转化,注重原创积累沉淀,关注用户成长迅速。截止12月14日,累计关注用户达到16001,相较于2022年12月31日的数据5844,增长174%;截止12月13日发布推文127篇,内容包括工作动态、活动预告、课程活动报名、采购询价、科普资讯等,年阅读总量达到3.63万次。同时,我馆在公众号上开放了长期投稿渠道,邀请本市科普爱好者进行创作投稿,收获闽南师范大学大学师生投稿2篇,原创获得高赞。同时与漳州市科普作家协会达成科普共创合作意向,通过发挥漳州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平台作用,为本地科普作家拓宽科普展示舞台。

2023年本馆科普工作与活动获得不同平台、不同层级媒体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面向全国的新闻聚合平台报道6次,新福建新闻聚合平台报道2次,市级媒体报道与市级相关单位自媒体发布30次,县区级平台5次。《闽南日报》市级机关党报报道11次,《漳州广播电视报》专刊活动报道以及本馆“展品连连看”科普栏目选登18次。

(五)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与参与人数增量明显。2023年我馆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规律性每月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轻骑兵”科普大篷车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全年志愿服务41次,服务次数创下历史新高;志愿者队伍组成也更加多元化,吸纳包括市民志愿者、大学生志者愿、青少年志愿者超过200名参与日常场馆科技志愿服务,服务覆盖人群超过6.2万人次

二是科普志愿服务品牌持续深化。2023年,我馆以“移动”全新科普志愿服务组合形式助力国防科普教育。依托漳州科技馆军休所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国防科技科普优势,“漳州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与其队伍下的全省首创的“移动军事体验站”进行活动共建共联,为青少年打造丰盛的“移动”军事科普套餐,联合开展国防科普进校园6场,得到了《国防时报》、《学习强国》等平台相继报道,广受好评。6月,我馆与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建“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引导高校将科普活动与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第二课堂密切结合,累计吸纳来自物信专业大学生志愿者超过200名,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3年度,漳州科技馆科普工作经费合计214万元,含中央免费开放补助资金184万元,市财政科普活动经费30万元,主要用于场馆运行保障、展品更新改造、流动科普服务、数字科技馆和展教资源数字化建设、网络科普服务、展品和设备等方面。截止2023年底,共有工作人员12人,其中在编人员4人,非在编人员8人。

二、特色工作

(一)特色工作介绍:以面带点,由点成线,同时打造“乡村振兴”与“馆校结合”县区样本

“科普展翼,乡村振兴”是漳州科技馆2023年推出的乡村振兴馆校结合科学教育品牌。本品牌旨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重要部署,全面促进农村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现代科技馆体系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科普阵地的重要作用,促进科普资源向贫乏地区流动,促进科技馆科普资源与学校科学教育相融合,以面带点,由点成线,同时打造“乡村振兴”与“馆校结合”县区样本。

(二)主要内容:

1.区域性联合部署:漳州科技馆与地方科协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区域科普发展问题需求导向,签订乡村振兴科普合作协议。

2.战略“三步走”:我馆与示范馆校结合签约学校将沿着共建科普教育馆校合作、联合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共同开展科学教育研讨活动的战略三步走,打造出县区样本,向全市推广馆校结合成功经验,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科学。

3.“双进”助力“双减”:充分利用漳州科技馆优质科普资源有效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互融合,整合专家资源和社会科普资源进校园,并且利用流动科普设施资源进校园、利用场馆资源开展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

4.优先试点深化:优先在学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讲座进校园”等活动;优先与签约试点学校共同研制开发馆校结合科学课程;优先向签约试点 学校提供科技馆资源。

(三)实施情况

2023年,我馆与龙海区、平和县、华安县科协相继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其中,与华安县科协在乡村振兴第一线高石村共同筹建乡村振兴科普基地;与龙海区、平和县签订乡村振兴科普合作协议,与8所当地学校共建馆校结合示范点,联合开展“红心向党.科技筑梦”、“全国科普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等主题系列科普进校园活动12场。9月25日,我馆与平和县南胜中心小学携手共建全市首个馆校结合的乡村校园科普基地,支持配备10件流动科普展品及248册各类主题科普书籍。此外,我馆还赠送给当地四所示范校科普资源包200余套。

三、问题不足

一是校园科学资源与科技馆科普资源融合程度尚浅。虽然馆校合作面持续拓宽,但科技馆也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的了解不充分,缺乏对校园科学课标、课程情况、教育新动向的掌握,因此自身对于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教育的分层活动能力较为薄弱的问题。与此同时,目前很多学校对于自身的科学教学计划和目标也不清晰,大部分时候都是泛主题式到馆参观,校园科学老师也没有将自身科学课程与科技馆展览资源相结合,缺乏靶向。因此加强馆校科学教育交流研讨,做好前期学校、家长、青少年的现实需求调研尤为必要。

二是教研投入相对不足。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和地方财政科普活动专项经费,大多数用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展品更新与维护、科普活动等投入,同时新旧馆交替阶段,科技馆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对于科普课程的研发、科普资源包研发、教研软硬设备等物力、人力、时间投入与积淀不充分,不利于科技馆科普教育能力的现阶段与未来成长。

四、工作建议

一是促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研讨交流关于科普研学基地管理、科普活动策划实施、展品讲解、科普助力“双减”等方面的内容。

二是加大对科普教育基地的人才培养力度:注重科普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普研究水平,增强科普服务能力;推动等级评聘制度改革,提升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科普教育服务。

漳州科技馆

2023年12与15日

来源: 漳州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