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让他们在晚年过上幸福、健康、有尊严的生活,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马斯洛需求理论
当我们谈论“需求”这个话题时,无法避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的著作《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马斯洛将人类需求比作阶梯,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果我们把这一理论应用到老年人群的需求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层次需求的体现,从基础的生理需求,到更高层次的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1、生理需求这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存续。对老年人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他们生活的基石。满足生理需求是迈向更高层次需求的前提,而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需要从水质、气候、交通、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全面考虑。老年人的饮食是他们最基本的日常需求,同时,居住、交通等基本生活条件也不能忽视。
2、安全需求包括对个人身体和精神的保护,免受疾病和痛苦的威胁,以及对亲情、友情、爱情和隶属关系的需要。当生理和安全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时,人们会更加关注这些需求。对于老年人来说,社会性同样重要,由社交带来的愉悦对其晚年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社交需求包括对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等方面的需求。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社交需求会产生激励作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根基。对老年人来说,社会性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4、尊重需求不仅包括对个人价值和自我成就的满意程度,也包括社会的尊重与认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劳动能力逐渐下降,社交圈子不断缩小,内心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他们更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注。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家庭中,老年人都期望自己仍是一个有尊严的个体,能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自主能力。他们不希望被视为完全的依赖者或失能者。即使在意识到生理等因素可能限制自己的行动能力时,仍愿意坚信自己能为家庭或社会作出贡献,找到自身的价值及生命的意义。
5、自我实现的需求对老年人而言,意味着实现自我价值,或是充分发挥我自身的潜能。在某种意义上,追求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可能会过度关注这种最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从而忽视较低层次的需求。然而,进步与希望总是带有正向能量,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希望自己仍能适应社会,并希望这种正向能量能对他们的晚年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变化与总体特质
1、老年人消费特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本上涵盖了人类所有的需求类型,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显著。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消费行为的习惯性老年消费者有着多年的购买消费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某些商品形成了稳定的消费习惯,对某些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不易改变习惯。
(2)消费决策的理智性老年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往往会再三思量,进行理智的决策。大量的广告轰炸对他们的购买行为影响较小。同时,他们也会较多地考虑家庭的整体利益。
(3)消费目标的便利性对于老年消费者来说,方便实用是他们消费的主要目标。他们生理机能逐步退化,因此,所有产品或服务都应尽可能地便利实用。了解并认识这些特征,商家可以更好地抓住商机,制定出更符合老年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以开发养老服务市场。对于商品消费的需求,我们更注重其易学易用和方便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在操作过程中所需的体力和脑力,同时也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4)消费品的价格价格便宜也是老年消费的一个重要追求目标。这是因为理性消费的原因,老年消费通常属于节俭型消费。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薪中年人逐渐加入老年行列,价格因素在老年消费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减弱。我们需要认识到,消费行为不再仅仅基于价格因素,而是更加注重品质和体验。因此,在商品选择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效用和品质,而非单纯追求价格低廉。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理性消费观念的转变。

2、老年人的消费动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得到了全面满足,而他们的心理需求也日益突出。老人接受社会化养老服务,包括入住养老机构、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及购买养老地产等,他们的动机如下:
动机一:除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外,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老年人最害怕的就是孤独寂寞,在家中,子女工作忙,只能偶尔打个电话。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心理关注,这是目前最多的一种心理需求状态。
动机二: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老年人吃喝不愁,生活有规律,身边还有同龄的人相伴,这让子女可以安心工作,不必再为服侍老人而占去太多时间。
动机三:他们想要充分享受生活乐趣,能方便地参加各类感兴趣的活动。退休之后,他们想要充分享受老年时光,让自己为这些兴趣忙碌起来。年龄大、有配偶、文化程度高、月收入高、对集体活动感兴趣的人群更愿意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动机四:他们愿意老有所为,继续发挥余热,让老年生活更充实。一些要求高、素质高、文化高、收入高的“四高”人群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希望在晚年也能过得精彩而有意义,能够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再为社会出一份力。

▏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特征
根据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整体需求状况通过日常照料需求情况的抽样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平均需求率为15.22%,其中农村高于城市,需求率分别为16.38%和14.14%。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的需求率最高,为18.4%,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为12.4%,东北地区居中,略低于中部地区。此外,从性别来看,女性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率(16.77%)略高于男性老年人。从经济状况来看,生活困难老年人的需求率最高(26.69%),明显高于其他群体;生活够用、宽裕老年人的需求率分别为12.17%和8.16%。
2、养老服务项目需求状况随着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社区养老已成为养老模式的重要方式。在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中,上门看病服务的需求最大,需求率高达38.08%;其次是上门做家务,需求率为12.04%;康复护理、心理咨询/聊天解闷、健康教育服务等也是老年人较为关注的服务项目。总的来说,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日间照料的需求率大约在10%左右,助餐服务的需求也相对较高;然而,助浴服务和老年辅助用品租赁的需求较低,需求率分别为4.48%和3.68%。这些数据表明,社区就医服务应该是我们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的重点。
3、养老服务的方向上门看病是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需求,特别是在农村、生活困难、完全失能的老年人中。完全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是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需求对象。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对康复护理服务的需求较大,未婚的老年人相比其他婚姻状况的老年人更倾向于社区养老服务。高龄老年人对助餐服务、上门做家务、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和心理咨询/聊天解闷的需求较大。而高学历的老年人对助餐服务和上门做家务的需求较高,学历低的老年人对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和心理咨询/聊天解闷的需求较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是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包括医疗、饮食、家务、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养老服务机构应从老人需求角度入手
养老服务现在已经远非简单的日常照料所能涵盖,它包括医疗、饮食、住宿、行动、文化、娱乐、健身、养生等多个方面。传统简单的日常照料服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老年群体的实际需要。社会和企业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提供完善、细致、专业的养老服务类型和项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养老模式,制定非常细致且受客户欢迎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包括日常护理、上门洗浴、上门理发、营养指导、上门康复、短期入院、医疗门诊、住宅改装、喘息服务、上门护理、痴呆症护理、短期托老服务等。
我们还可以与学校和幼儿园等进行合作,让老年人感受到青年人的活力和小朋友的可爱,使他们更有朝气,避免年老力衰的恐惧感,并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融合,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服务项目上,我们可以根据老人的可支配收入情况、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优先提供保洁、做饭等家政服务、日常陪护服务、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体检、棋牌娱乐、有健身设备的场所、定期看望、电话问候、电话专线、紧急救助等老年人需求量较大的项目。同时,我们也可以对其他服务提供方式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项目周边的医疗资源,发挥其更大价值,切实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我们还要逐步发展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组建志愿者开展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活动。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相对年轻健康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各种鼓励或激励方式,让其加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中,既能节约经济成本,又能更好发挥老年人余热。(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来源: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