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老有人问“长流感(Long Flu)”的问题,简单说说我个人看法吧。【“长流感” VS “长新冠”】

最近热议的长流感报道其实源自

于2023年12月14日《柳叶刀-感染病》一篇优先在线发布的队列研究,这个研究采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医疗保健数据库分析两个人群的数据:①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因新冠感染入院的81280名患者;②2015年10月1日和2019年2月28日期间因季节性流感入院的10985名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18个月的随访后发现:①新冠感染的死亡风险比季节性流感更高(下图,红线为新冠感染,蓝线为季节性流感):与流感组相比,新冠感染组每100人有8.62例超额死亡;

②新冠感染的健康风险更多:无论感染新冠病毒还是流感病毒后的18个月内,两个队列患者的死亡、再次入院以及多个器官的健康风险增加,其中新冠感染与64种健康风险有关,流感与6项健康风险有关(下图);

③流感患者的肺部健康风险较新冠感染患者相比,有三项(咳嗽、低氧血症和呼吸短促)比新冠感染具有更高风险(上图,右下角的四项),但新冠感染了增加其他各个系统的风险(图3为超额风险,图4为超额比率,图5为不同健康事件风险累积发生率、图6为不同健康事件风险的累积伤残调整寿命年,图7为急性期和急性后期不良健康结果风险对比,图8为急性期和急性后期不良健康结果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对比);

超额风险

超额比率

不同健康事件风险累积发生率

不同健康事件风险的累积伤残调整寿命年

急性期和急性后期不良健康结果风险对比

急性期和急性后期不良健康结果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对比

④与季节性流感相比,新冠感染患者再次入院、入住ICU的风险也有所增加(下图)。

总之,数据来看“长新冠”比“长流感”更加严重。

【如何看待“长流感”】

这项研究其实发现,“长新冠”可能比季节性流感(注意,不是如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这种)后的“长流感”带来更多的健康损害,但二者同样都会对患者带来长期影响,并且无论是新冠还是流感每年都导致大量死亡。

因此通过预防感染和再感染(尤其是弱势群体)、疫苗接种和使用抗病毒药物来降低因新冠感染入院的风险仍应是公共卫生政策的核心支柱。

简单来说,无论对于新冠感染还是流感,尽管普通人无法完全规避感染风险,但可以通过科学方式降低被感染的可能以及及时、规范处置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后的风险。有意思的是,这篇报道也被很多平台进行了解读和转发,一些平台配上了耸人听闻的标题,基本就是**“长流感与长新冠相似”、“长流感出现”、“长流感不可忽视”等等,导致本身在近期经历了免疫落差相关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后的国内公众再一次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但其实很久以前就出现过“长流感”的说法,甚至“长感冒(long colds)”,后者与新冠感染相比更容易出现咳嗽或者声音嘶哑的情况。

【正确应对“长……”】

很多人出现焦虑后就开始思考防护方式,甚至各种消毒方案,但实际上焦虑之外最有效降低相关风险的方法仍然就是老生常谈的几种:

1.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甚至考虑到激发感染可能,也应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老年人和高风险人群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健康低龄儿童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品牌任选即可);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保持手卫生、室内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候用手帕或肘部遮挡、确认感染后佩戴口罩(口罩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保护他人,当然个体防护也有效但就像狂犬病疫苗更应该打在狗身上一样,不能本末倒置)等;

3.保持健康的作息习惯、均衡营养、适当锻炼,不滥用任何设备、保健品,甚至某些药物;

4.一旦感染,及时就诊(尤其高风险群体),同时做好防护避免感染别人。上述所有方法其实不仅可以降低新冠和流感风险,甚至是降低很多呼吸道传染病风险的“基本动作”,其中一些还是一种在公共场合的“礼貌动作”,而疫苗接种也是一种健康人群的“生活方式”,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忘记了其中大部分内容。当然,也有的是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其中的一些,比如锻炼(为懒找借口)。最后想说的是:我们需要做的并非让自己“绝对不会被感染”,因为基本不可能做到,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保证不影响生活以及不被认为脑子不正常的前提下用科学方法帮助自己降低疾病风险。说来容易,其实很难。愿

=丸=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公开平台,如果内容有误,大家多做自我批评(不是)。

来源: 卤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