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明涛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国际小行星中心近日(2023年11月22日)发布公告确认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这个发现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呢?

首先我们说说墨子巡天望远镜,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口径高达2.5米,是目前全球设计能力最强的光学时域巡天设备。墨子望远镜于今年(2023年)9月17日发布首光图像。这次发现近地小行星,标志着墨子望远镜的调试运行取得了关键进展,也为后续开展业务化的近地小行星搜寻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我们说说为何科学家对小行星这么感兴趣?小行星是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早期遗留的碎片,被称为太阳系的时光胶囊。对小行星进行探测,可为揭示太阳系形成与早期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线索,因此小行星探测是世界深空探测的热点之一,美国、日本等航天国家都实施了小行星探测计划。

小行星上还蕴藏着宝贵的矿产资源,比如水、有机物、铁、镍甚至铂金等贵金属。美国在2023年发射了一颗探测器,计划对小行星带中的“灵神星”进行近距离探测。“灵神星”是一颗几乎全金属的小行星,直径超过200千米。据估计,“灵神星”的金属价值高达1000亿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地球人可以分到约100亿人民币。因此,太空采矿也是商业航天的发展方向之一。

当然,小行星也会带来灾难。近地小行星会进入到地球轨道附近,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科学界普遍认为,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了北美墨西哥湾,改变了地球的气候环境,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全球75%物种灭绝。

正因为小行星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资源开发价值以及对地球生命的重要威胁,科学家对小行星非常感兴趣。墨子望远镜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就是搜索和发现太阳系中的近地小行星,为开展行星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和小行星防御提供支持。这次发现的两颗小行星,其中就有一颗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但大家不必担心,经过计算分析,在可以预测的时间尺度内,这颗小行星对地球没有任何威胁。相信未来,墨子望远镜还会源源不断地做出更多科学发现,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说到这里,你肯定想知道,太阳系中哪颗小行星最危险。美国宇航局综合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撞击地球引发的危害规模等因素,对近地小行星的危险程度进行了排序。在目前已经发现的小行星中,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贝努(Bennu)小行星,其在2182年9月24日接近地球时,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0.037%。贝努小行星直径大约490米,一旦撞击地球,可能引发洲际级灾难,导致数百万人丧生。不过2182年距离我们还有超过150年,相信届时人类一定可以安全处置贝努小行星。值得一提的是,贝努小行星也是美国奥西里斯王号(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的目标小行星。该探测器已经在2023年9月将携带贝努小行星样品的返回舱带回了地球,而探测器则继续飞向著名的阿波菲斯(Apophis)小行星,并更名为奥西里斯顶点号(OSIRIS--APEX),在阿波菲斯小行星2029年抵达地球时对其开展探测。初步分析表明,贝努小行星的样品中含有水和有机物。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是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击带来的。也许科学家通过对贝努小行星样品的研究,将为揭开地球上水的起源提供关键线索。

近地小行星同样是中国航天的重点关注目标之一。中国“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计划已经工程立项,预计2025年发射,将完成对近地小行星2016 HO3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的绕飞探测。更加让人振奋的是,2020年以来,中国国家航天局组织开展了我国小行星防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中国首次小行星防御在轨验证任务方案论证,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我国首次小行星防御在轨验证,对一颗直径约30米的小行星实施抵近探测和撞击防御试验。这将是继美国“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后,人类第二次开展对近地小行星的撞击防御试验,也将是人类首次直接改变一颗近地小行星相对太阳的轨道。相信在未来,中国航天一定会在小行星领域有所作为,为保卫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李明涛

审核: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研究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