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在糖尿病患者(我国已超1.16亿)中的发病率已达到20%~40%。与糖尿病肾病很相似的是“肾性糖尿病”,虽然它们都与“肾脏”“糖尿病”相关,但却不是同一个概念。下面就对两者的情况进行具体介绍。

糖尿病肾病和肾性糖尿病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病理改变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增厚及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的进行性聚积。后期常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蛋白尿和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主要认为有以下几方面:(1)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高滤过和高压力,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2)通过炎症和纤维化促进肾损伤。(3)饮食和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4)遗传易感性和表观遗传修饰等。

肾性糖尿病是指在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肾糖阈(8.8~10 mmol/L)的情况下,由于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糖尿现象。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常见的多为原发性疾病,由先天遗传导致。患者一般表现为血糖不高,肾脏重吸收葡萄糖转运因子功能障碍,不能完成正常滤过功能,导致了排出葡萄糖的现象。继发性糖尿病可继发于慢性肾脏病,如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或多发性骨髓瘤,肾毒物质如铅、镉、汞、草酸、氰化物中毒,其他遗传性疾病等。

也就是说,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而肾性糖尿病是由于“肾脏病变”出现糖尿现象。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

糖尿病肾病和肾性糖尿病治疗策略不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两者共有的特征是“糖尿”,那对“糖尿”进行治疗即可。但实际上,糖尿病肾病和肾性糖尿病的治疗策略并不一样。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案一般为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药物治疗等。

1.生活方式干预:这是改善糖尿病肾病预后的重要策略,包括减肥、适当增加体力活动、低盐低脂饮食和戒烟,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KDIGO指南推荐饮食应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纤维、豆类、植物性蛋白质、不饱和脂肪和坚果,少摄入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患者每周至少要进行150 min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达到与自身心血管和身体耐受性相适应的水平。

2.控制血糖:合理降糖不仅可以良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保护肾功能。2021年中国DKD指南中指出,二甲双胍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首选药物和基础用药,当肾功能不全时需调整用量或停用。当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后血糖不达标,推荐优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应用于糖尿病肾病1~3期的患者,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建议使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可能降低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但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等肾脏终点事件的影响尚缺乏证据。

3.控制高血压: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水平,延缓肾功能恶化,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目前的推荐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等。

肾性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一般是:(1)对于原发性肾性糖尿病,目前认为不需要特殊治疗,对某些可能发生低血糖和酮症的患者应予补糖治疗。为了预防低血糖,可给予患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避免长时间饥饿,妊娠期注意加强营养,多餐饮食。(2)继发性肾性糖尿病,主要是治疗其基础疾病,如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

从以上可见,两者的治疗策略并不相同。在临床诊疗中,肾科医生需要清楚掌握。

小结

肾性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切不可混为一谈,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鉴别和诊断,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