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中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时,每过一分钟,其生存率就会下降10%,而心肺复苏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为更进一步的医疗救治争取时机,所以我们掌握院前心肺复苏的方法十分重要。

一、心肺复苏的原理

心肺复苏的原理是通过外部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模拟心脏的跳动和肺部的呼吸功能,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胸部可以帮助心脏重新开始跳动,而人工呼吸则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给受害者。心肺复苏的最佳时间是在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之内,时间越久患者缺氧越严重就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严重影响救治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院前心肺复苏的具体流程

(一)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在进行急救之前,我们必须确保现场安全。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如火灾、电击等,需要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再对患者展开急救。

(二)判断患者意识

轻轻摇动患者的肩膀,在患者耳边呼叫,观察他们是否有反应。如果患者没有反应,说明处于昏迷状态,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说明事故发生地点以及患者情况,帮助医护人员尽快到达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判断患者心跳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或者是呼吸困难情况,进一步触摸患者的颈动脉,颈动脉无跳动,需要尽快进行心肺复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进行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宽阔位置,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找到患者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也就是两乳头连线和胸骨交界的位置),另一种是在胸骨剑突处向上两横指的位置(这种方法通常是用于救援肥胖人群或者是乳房下垂的女性)。按压手法为:按压时将十指交叉,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用掌根按压,施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需要保持连续不间断。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6厘米,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约5cm,婴儿约4cm),压下和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放松时掌根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速度应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并尽量保持按压的连续性和节律性。在每次按压后,要确保胸骨完全回弹,以便心脏能够充分充盈。如果具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应该联合应用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进行人工呼吸

在每完成30次胸外按压之后,需要进行2次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之前,要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异物清除干净,如有假牙须将假牙取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颈部无损伤患者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即施救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向后仰,另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保持气道通畅。开放气道后,用一只手的拇指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以防止漏气,然后深吸一口气,用嘴巴完全紧密包住患者嘴部,之后缓慢吹气,每次1秒以上,吹气量以能看见患者胸廓起伏即可。每次吹气完毕,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患者凭借胸部弹性收缩被动完成呼气。成人胸外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30:2,交替进行。对于8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按压和通气的比例可为15: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停止心肺复苏的情况

1. 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 有专业医务人员接替抢救。

3. 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

4. CPR持续有效抢救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七)院前转运

仅仅进行心肺复苏是不够的,还需要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院前转运是指将急救患者从事故现场或急救点转移到医院的过程,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到医院,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三、院前心肺复苏的原则

(一)保持冷静和专注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专注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而是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患者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应该专注于操作的每一个步骤,确保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不要受到周围环境或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保持专注并坚定地执行急救操作。

(二)强调与急救人员的合作

院前心肺复苏通常需要多人合作进行,在急救现场,我们需要与其他急救人员紧密合作,共同救治患者,需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操作过程中,相互配合,协同行动,确保操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四、院前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护理

在院前心肺复苏后,患者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处理和观察,以确保他们的生命体征稳定,并提供适当的护理。

(一)心电图监测

心电图监测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节律和功能,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心电图监测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并及时发现异常。在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继续接受心电图监测,以确保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如果心电图显示异常节律,医务人员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尽快采用药物治疗或者是专业设备治疗。

(二)持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医务人员应定期记录这些数据,并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或及时呼叫专业医疗人员。此外,心肺复苏后,患者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意识和正常生活功能。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护理。如果患者出现疼痛或不适,医务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缓解疼痛,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小结

心肺复苏是一项简单而重要的急救技能,不仅可以在家庭、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等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场,还能为急救人员提供宝贵的时间,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心肺复苏的基本常识,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为我们的社会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来源: 何波-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