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是相对的。同一股冷空气降温多少不单取决于冷空气强度,也因前期天气和过境时间的不同而差异巨大。寒潮南下居然跳着走,北方前两天因为雨雪白天已经很冷,所以白天的气温没怎么降,南方的湖南昨日晴晒今日冷空气加阴雨,气温陡降20多度。影响温度的因子多样,冷空气直接降温作用常常远小于间接作用。

一、寒潮降温——貌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今天寒潮东移南下,驱赶华北降雪全面结束,寒潮来了气温如何变化?当然是降温,但这个降温过程其实并不简单。先看一张今天(15日)14时相较昨天14时的全国24小时气温变化图如下:

我在图中标了三个有趣的看点:

1、寒潮昨夜就开始过华北,今天下午时,西边山西内蒙高原的地区气温剧降10度以上,但东边不论是平原的京津还是山区的承德气温下降并不明显甚至有的有小幅上升。这是寒潮走得慢还没影响东部吗?

2、华中的河南湖北气温相较昨天下午反而上升了,这是寒潮冷空气还没有影响到吗?

3、假如寒潮冷空气还没有过华中,那么江南地区的湖南江西南部气温剧降20多度又是什么情况?

下边就来聊聊这些现象和原因。

二、寒潮到哪儿了?

这问题简单吗?只看气温有点懵,那来看看风吧:

2023年12月15日14时观测阵风>6级站点

黑乎乎一片没法看?放大点。

华北东部寒潮大风已到:

四川盆地、江汉平原北风乍起也是冷空气:

即便是长江以南的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也已经是北风劲吹:

再把上面第一张降温图江南地区放大,降温数字显示出来就是下图:

2023年12月15日14时观测24小时变温

所以综合北风和和降温来看,冷空气南下最快的部分已经从华中南下到湖南南部进入广西北部的桂林了,这比通常情况下冷空气南下的速度快太多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三、寒潮似乎跳着走?

我们从北到南选5个国家级观测站(北京观象台、山西大同云州、湖北襄阳、湖南桂阳、广西兴安)来看一下14日14时到15日14时的24小时气象要素的变化,可以知道冷空气到达和影响的时间:

2023年12月15日14时海平面气压场

大同云州,寒潮开始影响时间大约是15日02时左右,24小时变温较影响前降温11度。

北京,寒潮开始影响时间大约是15日04时左右,24小时变温较影响前降温1度左右。

湖北襄阳,寒潮冷空气开始影响时间大约是15日06时左右,24小时变温较影响前升温3度左右

湖南桂阳,冷空气开始影响时间大约是15日05时左右,24小时变温较影响前降温21度。

广西兴安,冷空气开始影响时间大约是15日08时左右,24小时变温较影响前降温14度。

有趣的事情来了,综合前面所有资料,可以确定以上5站最迟在今天上午全部都被寒潮冷空气影响到了,且所有站点14日14时尚未被寒潮影响,15日14时全部已在寒潮冷空气中,但是24小时变温有的剧降有的甚至是升温。

更诡异之处在于冷空气影响南方的湖南桂阳的时间竟然比其北方600多公里外的湖北襄阳还要早了1个小时,难不成自北向南的冷空气真的跳着走的?

四、江淮气旋助力寒潮“跳进”南方

上面观测资料所显示的“桂阳先于襄阳被冷空气影响”是真实的,其背后的原因是天气复杂性的绝佳例证,原因就在于:

本质上影响桂阳的冷空气并非影响襄阳的冷空气;影响桂阳的是江淮气旋自产的冷空气,而影响襄阳的是真正的寒潮冷空气;寒潮冷空气南下后并入江淮自产冷空气成为一体。

气旋会自产冷空气?是的,这个知识过于专业就不展开了,简单说:之前曾说过冷暖交汇有可能产生气旋,但气旋并不总是由冷暖交汇造成,这一次的江淮气旋是暖空气主导下的降水反馈作用形成,降水是会在地面自产冷空气的(通过遮蔽太阳照射和雨滴蒸发吸收潜热的作用),总之江淮气旋的西部会有自产的冷空气先于寒潮对江南造成了大幅降温,其“先行铺路”的效果又在宏观上造成寒潮快速南下。

下图为12小时之前的15日02时天气形势,画出这两股冷空气的前锋,匹配上述各地受冷空气影响的时间,一切都清清楚楚:

15日02时天气形势(海平面气压)

15日02时寒潮主体冷空气前锋刚到大同,距离北京2小时,距离襄阳4小时,气旋自产冷空气前锋距离桂阳3小时,距离兴安6小时。15日白天寒潮主力追上气旋自产冷空气,两股冷空气合并造成了看似不可能其实很自然的“反常识”气象知识:“寒潮快速南跳”、“北襄阳比南桂阳晚受冷空气影响”。

五、老生常谈:影响气温的不仅仅是冷空气

最近不厌其烦的讲述影响气温的多重原因(参见《北风呼呼的吹,气温嗖嗖的涨——浅析“锋前增温”错误认识的根源》),就是为了解释这纷繁复杂的气温变化。

回到开篇的三个问题,其实核心原因是一个:寒潮前后白天天气差异导致的太阳辐射影响气温的作用,大过了寒潮冷空气的冷平流作用。简单解释如下:

1、都被寒潮扫过了华北西部降温剧烈而东部降温不明显甚至升温?

答:因为14日14时西部雪停云变薄,太阳辐射加热使得基础温度高,15日白天寒潮来临降温就显著;东部14日白天还在下雪已经很冷,15日白天雪停云变薄太阳加热作用消减了寒潮降温,总效果气温下降不明显甚至略上升。

2、华中的河南湖北气温相较15日下午较14日下午反而上升了,这是寒潮冷空气还没有影响到吗?

答:同上理,14日白天河南湖北这些地方依然被雨雪云层厚厚覆盖,太阳晒不到本身就很冷,15日白天云层变薄甚至有的地方天开了有太阳晒,加上可能的冷空气下沉增温效果,综合起来寒潮降温影响不明显。

3、假如寒潮冷空气还没有过华中,那么江南地区的湖南江西南部气温剧降20多度又是什么情况?

答:如前所述,15日白天江南的剧烈降温是江淮气旋自产冷空气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自产冷空气自身强度其实并不大,但它通过造成降雨遮蔽太阳间接影响降温的作用很大,最终达到了气温相较14日14时(大晴天正温暖)剧降20度的效果。

写在最后:

这就是点对点变温衡量冷空气强度的局限所在,这种24小时的气温对比由于前述这些多种作用的影响,经常不能反映冷空气自身的真实强度,尤其涉及到日间的变温更是如此。

用冷空气过程前后的日平均气温或者日最低气温的变化来衡量冷空气强度相对而言更准确,这也是中国气象局画冷空气降温的标准,是最合理科学的标准。但讽刺的是这最科学的衡量标准却常常与公众对降温的感知,与各种常识甚至数据表面的“降温”是不相符的,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甘肃白银事件,有兴趣的可以参看两年前拙文《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数”说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悲剧的“高影响”天气》。

---全文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涛淘风云

来源: 涛淘风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