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蓝普鲁士蓝(PB)**是一种由亚铁氰化亚铁盐氧化产生的深蓝色颜料,也是第一种工业合成染料,约在1706年由一位叫狄斯巴赫(Johann Jacob Diesbach)的油漆制造商首次合成。由于合成地点在德国的前身——当时的普鲁士地区,“普鲁士蓝”也因此得名。

普鲁士蓝的诞生有着深远影响,它是当时第一种稳定且不褪色的蓝色颜料,当时的普鲁士军队制服就选取了这种颜色,很多画家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这种颜料。梵高的《星空》、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图》中就大量使用了普鲁士蓝。

星空

神奈川冲浪图在医疗上,普鲁士蓝也可以作为铊的解毒剂。医疗上使用的普鲁士蓝实际上是亚铁氰化钾铁 KFe[Fe(CN)6],铊可以置换普鲁士蓝上的钾后,形成不溶性物质随粪便排出,对治疗经口的急性或慢性铊中毒有一定疗效。丨天使酸这名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是不是~不过,天使酸的结构并不像天使,性质也和天使没有什么共通处。。它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伞科植物根部的不饱和脂肪族羧酸,常温下为无色易挥发晶体,而且味道酸涩,具有刺激性气味。

天使酸 “天使酸”的名字,是根据它英文名称“Angelic acid”直译而来。1842 年,一位德国药剂师从自己花园中的“天使草”(Angelica archangelica)根部第一次成功分离提取了这种酸,所以就用“天使草”的名字,将这种酸命名为“天使酸”。

天使草天使草的名字就真的和天使有关了~~相传在16世纪黑死病肆虐的年代,一位传教士在梦中得到大天使米迦勒的启示,用天使草成功预防了黑死病。
说完“天使”,再来一个“恶魔”级别的~
食人鱼溶液,通常是指由浓硫酸(95%-98%)与过氧化氢溶液(30%)按照3:1的比例混合的恐怖溶液。之所以被称为“食人鱼”溶液,一是因为溶液制备过程中会生成具有超强氧化性的“卡罗酸”,可以氧化连浓硫酸和过氧化氢都无法氧化的有机残留物,像食人鱼一样残暴;二是因为食人鱼溶液与有机物的反应非常剧烈,而且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沸腾,像极了食人鱼成群围猎,在水面不断翻腾掀起浪花的恐怖场面。

卡罗酸由于这样的特性,食人鱼溶液经常用于微电子行业,例如清洁硅晶片上的光刻胶或有机材料残留物。它还广泛用于半导体制造工艺中晶圆的湿法刻蚀等。

沐浴在食人鱼溶液中的小肉片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英文缩写为PTFE,(俗称“塑料王,哈拉”),商标名Teflon®,在中国,由于发音的缘故,“Teflon”这一商标又被称之为“特氟龙”、“铁氟龙”、“铁富龙”、“特富龙”、“特氟隆”等等,皆为“Teflon”的音译。是最牛的塑料,耐酸耐碱 抗腐蚀能力一流。####

来源 | 生活中的化学

来源: 生活中的化学